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8部分

少勝多,面對日本官軍,未嘗一敗,日本政府情急窘迫,不得不借兵俄國,厚集重兵,以數倍於薩軍之兵力,方才敗之。”李紹泉道,“能以鹿兒島一縣之力,抗日俄兩國之兵,堅持兩年之久,殺傷日俄軍兵二十餘萬,使日俄國力大損,真不世出之將才,如今皇天護佑,使其率眾來歸我大乾,不嘉納之,更待何時?”

“如此戰績,確非常人所及。”仁曦太后點頭道,“真將才也。”

聽到仁曦太后似乎很是贊同李紹泉,一直沒有說話的“南清流”領袖翁叔平心中著忙,他偷眼看了一下“北清流”的領袖李高陽,發現李高陽只是垂頭站在那裡,默不作聲,顯然是不想在朝會上發言了。

看到李高陽的表現,翁叔平心中暗自納罕。

他清楚的記得,李高陽不是和他的那位“賣身事鬼”娶了法蘭西國王妹的高足、狀元公使洪筠決裂了麼?這一次朝會是對付洋務派的重要機會,為什麼他一言不發呢?

對於今天的朝會,翁叔平事先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但他沒想到,左季皋這個重量級的選手,會在第一回合,李紹泉沒有出手的情況下,便倒下了。

他想不明白。左季皋的身體一向健康,為什麼會在這個關鍵時刻犯了病。

翁叔平在朝會前,也曾派人前去聯絡李高陽,希望他能夠和自己一道。阻止洋務派促使林逸青歸國,但李高陽一直不置可否,讓他甚感奇怪。但翁叔平堅信,真到了朝會的時候,事關清流一派的勢力消長。李高陽身為“北清流”的領袖,是一定會和他的得意門生們發出應有的聲音的。

但是現在,似乎李高陽並沒有象自己期待的那樣……

翁叔平又注視了李高陽一會兒,但李高陽還是垂著頭默不作聲,連看都不看他一眼。

翁叔平心中暗罵李高陽,此時他看到李紹泉在那裡侃侃而談,除了剛剛入值軍處的李高陽不發一言外,另外兩位軍機大臣寶君和王文紹也都不說話,心中更急,便將目光投向了另一位軍機大臣景廉處。

景廉會意。邁步出班,來到金水橋前,朗聲道:“啟奏皇太后,皇上,臣之所見,與李制臺不同。”

“噢?景中堂有不一樣的見解?那便說說罷。”仁曦太后平靜的說道。

“適才李制臺所言,確有道理,林逸青頗有韜略,據臣所知,此人於薩人起事之前。便前往薩人首領西鄉隆盛處投效,時西鄉隆盛開辦兵學堂,培育黨羽,林氏即為學堂總教習經年。至西鄉隆盛起兵時,其軍中骨幹,多為林氏門生,其行軍作戰,如臂使指,是以所向披靡。日本官軍不能當,先從德國重金請來軍官顧問至軍中教習員弁,仍不敵林氏之門生,不得已乃向俄國借兵。”景廉道,“林氏之才,泰西諸國中亦有名聲,確為難得之人才。”

聽到景廉對林逸青的誇讚之言,仁曦太后若有所思的微微點頭,李紹泉注意到了仁曦太后表情的微妙變化,而且似乎從景廉的話中聽出了不一樣的味道,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景廉曾任左都御史,上摺子參劾過乾國派駐英國的第一任公使郭筠仙,其刀筆之犀利,李紹泉是有所領教的,景廉後曾督辦新疆軍務,成為左季皋的助手,雖然聽說他和左季皋相處得也不好,但李紹泉知道,不能因為他和左季皋相忤,現在又兼任總理衙門大臣,便將他歸到洋務派這邊兒!

“依臣所見,林氏以一己之才,掌握薩人全軍,並禍亂日本二年有餘,可謂亂世之能將,卻非治世之良才。”景廉話鋒一轉,“觀此人之行事,乃董卓、王莽一類,其亂國之能,優於將略,臣以為,對於林氏,封在琉球,加以羈縻,使其約束薩人軍民,牽制日俄可也,不可使其來京任用。”

聽到這裡,李紹泉這才明白景廉話中暗藏的殺著,不由得暗暗惱火。

景廉的這一番話,對林逸青的殺傷力可以說極大。

“噢,景中堂原來是這個意思。”仁曦太后不可置否的說了一句。

“皇太后,皇上,須知此人能亂日本,削俄國,亦有禍亂我大乾之能。”景廉接著說道,“此人雖是林文忠公之後,然幼時便流落海外,未受聖學教化,若加以重用,日後如有驕恣不法之事,則朝廷難以控制,必成大亂。”

“景中堂,你如何看出來,林逸青之為人行事,乃董卓、王莽一類呢?”李紹泉明白了景廉的險惡用心,待得景廉語畢,不等皇太后答話,便立刻開始了質問。

“李制臺可知,日本首輔大臣大久保利通,是怎麼死的嗎?”景廉轉身看著李紹泉,“便是為林氏帶人行刺身亡,據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