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十一年(西曆9085年),這一年海軍在海上進行演習,於是光旭皇帝被珍妃慫恿秘密出海,同時珍妃將自己推薦的上海道的名單交給了光旭皇帝,並囑咐光旭皇帝隨身攜帶。軍機大臣孫玉文得知後,便對光旭皇帝進行勸告,說海上風浪很大,不是平時在海邊觀賞風景的事情,如果皇上非要出海,那麼就必須奏請皇太后懿旨。請皇上以社稷為重,僅派大臣檢閱即可。
光旭皇帝一聽要請示仁曦太后,馬上就覺得事情肯定不可行,或者連想也不要想了,所以就隨便指派了幾個人去處理這件事情。等光旭皇帝稍微平靜一下,身邊的敬親王就從朝服內取出一張人員名單,對光旭皇帝說:“蘇松太道聶仲方奉旨升任浙江臬司,遺缺須簡員遞補,現從軍機存記優先敘用名單中遴選二人,請皇上圈定。”由於蘇松太道道臺是長年駐紮在上海的,管轄的範圍也比較廣泛,包括蘇州、松江兩個地方,以及太倉州,並且還兼管上海江海關,因此,這個職位又稱上海道,也被稱為上海海關道,是非常重要的職位。
當時光旭皇帝想起珍妃遞給自己的紙條,也沒有去考察到底軍機處遞上的名單是誰,於是就將珍妃的字條交給了敬親王,說道:“既然上海道有缺,可即授予魯伯陽。”
上海是大乾帝國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在這裡,各個國家的人非常多,與官方的交涉也非常頻繁。因此,這個上海道的職位就必須身負外交重任,不是一般地方官可以做的,通常只有有聲望、有才幹的官員才能充當,否則一旦處理不好,引起外交糾紛,也非常麻煩。所以沒有能力的人根本沒辦法勝任。雖說這個職位,在當時來講,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肥缺,可一般官員雖然非常垂涎這個職位,都不敢隨便張羅。前任上海道聶仲方是中興元勳曾伯函的女婿,素來以幹練著稱,只有他那樣的人才能在這個職位上有所作為,否則只知道貪財,這個職位肯定是不能勝任的。
當時光旭皇帝都不知道這個魯伯陽到底是什麼人,朝中大臣也沒有人知道,只是珍妃給光旭皇帝的紙條上寫了這個人名。領班軍機大臣不知其為何人,問其他大臣,所有的大臣也都搖頭,表示不知道。敬親王沒辦法,只好問光旭皇帝這人的基本情況,結果,光旭皇帝卻說:“朕也不知此人的底細,你們回去查檢視吧。”
沒辦法,皇帝讓查,於是軍機處一幫人就回到軍機處查閱所有因為政績優異而奉旨將檔案交到軍機處登記的人的名單。結果翻來翻去,也找不到這個人。軍機處的大臣們非常納悶:為什麼皇上要推薦這個人呢?而且也不見得是仁曦太后推薦的,如果是仁曦太后交代什麼事情,光旭皇帝肯定就會說是聖母持太后交代的。
第二天早朝的時候,敬親王對光旭皇帝說:“軍機處查不到魯伯陽的履歷。”光旭皇帝又說:“那就命吏部查閱天下現任道府官員名冊中有無此人。”軍機大臣們非常聰明,知道這次絕對不會是皇太后交代的事情,肯定是他自己想讓這人做官。而且這人顯然也沒做過官,否則在起碼在名單上可以查出來。所以再查下去也沒什麼用,敬親王就對光旭皇帝說:“皇上果知此人可用,那就下旨簡放吧,他過去的履歷恐怕吏部也沒辦法查到。”
到了這個時候,光旭皇帝只好裝著無可奈何的樣子說:“那就別查了,軍機處可以不必管這個人了。”此事遂不了了之。隨後,光旭皇帝又從朝服內拿出珍妃給的另外的紙條給了敬親王,並告訴他說:“內閣學士長琳、詹事直瑞才可大用,現在侍郎有缺,可各酌量遷授。”敬親王一見,這可是皇帝要親自提拔的官員,所以也就不多參考其他意見了,於是低頭看光旭皇帝給自己的紙條,只見上面寫著:內閣學士長琳可戶部右侍郎,詹事直瑞可禮部右侍郎。兩人由從二品與正三品擢升正二品侍郎,無可挑剔。敬親王只好按照光旭的要求,下發了聖旨。其實,長琳也是珍妃的關係,而這個直瑞則是珍妃的堂兄。珍妃仗著光旭皇帝對她的寵愛,買官賣官越來越順暢,獲利越來越大,她的膽子也越來越大。
除此之外,珍妃還把自己當年的老師文庭侍也推薦給了光旭皇帝,在熱戀之中的皇帝也沒有多想,就按她的吩咐做了。(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東學之亂
看完了報告,林逸青已經決定,在珍妃作死的賣官之路上再幫她一把。
“林君決定要幫‘珍主兒’一把了?”島津洋子象是從林逸青臉上的表情看出了端倪,笑著問了一句。
“她這麼個搞法,會把‘行情’搞亂的,買官不要緊,得能幹得了這活兒才行,否則,就亂套了。”林逸青點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