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0部分

個惠王就是魏王了。

魏王註定要走上一條孤獨的路,只有這樣他才不會受帝王猜忌。看了這麼久,鳳笙也算是看出了些建平帝的心事,惠王再次起復根本不是建平帝對他還有眷顧,不過是個靶子,也是個磨刀石。

磨得是魏王的刀,也可能是吳王趙王,不過從目前來看,吳王趙王之流搞些小動作還行,輪上做大事不如魏王。

她突然有一種自己的丈夫正在往帝王路走去的感覺,這種感覺讓她很陌生,連著幾天都回不過神。

可轉念再想,魏王難道不是一直在走這條路?

打從兩人相識時就是如此,大婚後的沉寂不過是一時之需,他遲早騰飛而起。而此時他正在騰飛,她要做的不是患得患失,而是讓他飛得更高。

這些心路歷程鳳笙沒和魏王說,只是默默地沉澱著。

果然她所猜沒有錯,臨近年關之際,建平帝提出在戶部設一個通海清吏司,主持大周對外的海上貿易事宜。

剛好魏王這個沒歸屬的郎中,可以挪去暫用。

最近戶部本就在忙著這件事,大周缺糧,缺到季忠年已經不顧國之體面,拿到檯面上去說,之前從海外弄到的那批糧,恰恰開拓了戶部許多官員的思路。

為了這事,戶部和其他幾部沒少打官司,看似是戶部的事,實則方方面面牽扯太多。再加上沒有個專門主事的,以至於做事不出效率,下面也亂成一盤散沙,進展自然不如意。

如今見建平帝突然下了這步棋,鳳笙才明白估計擢升季忠年為首輔,是早就決定下來的事,就算沒有魏王的插足,季忠年也能當上這個首輔。

無他,此事是他一力推行。

凡是某個國策施行,後面必有為其付出無數辛勞的官員,而內閣之中也必然需要它的聲音,這項國策才可以暢行無阻地施行。

海上貿易獲利巨大,這是哪怕鳳笙一個後宅婦人都知曉的事,建平帝估計早就動了這個心思,藉由戶部為缺糧事宜而吶喊,不過是個引子。

如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魏王就是這股東風,看來魏王在京中不會久留,大抵又要往沿海去了。

*

鳳笙這一次又猜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