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結果並然是分兵。本來我軍兵力對大遼和西夏都是佔優的,可一上來就分兵幾處。分頭冒進,敵人巴不得咱們如此,好集中優勢兵力圍剿一處,各個擊破,本來咱們總兵力佔優,但區域性戰役。卻往往是以寡敵眾,敗因便種於此!”
“我明白了。將從中御的害處呢?”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那只是一種理想,現實戰鬥中是根本做不到的,戰場千變萬化,而皇宮與前線相隔千里,皇上和樞密院的文官們如何能預知未來,料敵先機?只能是刻舟求劍,能不屢戰屢敗嗎。對於前線領軍的文官來說,他們當然歡迎將從中御,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懂軍事,按照皇上制定的作戰計利執行,可以不用動腦子。打了敗仗也怪罪不到自己頭上,因為不是自己直接指揮的。
倒黴的自然是廣大官兵,成為這種拙劣呆板遙控指揮的犧牲品”。
杜文浩這話說得有點刺耳,卻讓高治滔很是震驚,她低頭道:“既然如此,這些錯誤做法還是耍改的,依你之見,該怎麼辦?”
“兩個。方面整改:一方面,要全面提高軍隊和軍人的地位,立即取消刺字。讓軍人的人格得到最起碼的尊重,提高武將的官階等級 使武將與文官的官階能保持平衡。透過各種媒體。廣泛宣傳軍人保家衛國,血戰沙場的英雄事蹟,樹立英雄形象,宣揚尚武精神,提高軍隊和軍人的社會地位,在全社會樹立起參軍光榮的理念,從而提高軍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征戰沙場為國捐軀成為自覺自願的行動。只有社會認可軍人尊重軍人甚至崇拜軍人,軍人才能甘願捨命報國視死如歸,這樣,才能形成一種良性迴圈
“說得好!應該是這樣的!你說的這些我完全同意,軍人犧牲生命保衛國家安寧,貢獻不能輕視。也不允許輕視! 另一方面整改什麼?”
“取消文官領軍和將從中御的制度,給領軍將領以充分的信任。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哦”將從中御倒還好辦,我不干涉就走了,只是這以文制武不太好辦,朝廷文官會強烈反對的。畢竟。這是祖,是治國的基本方略,都實行一百多年了,在眾大臣思想中已經根深蒂固
杜文浩道:“是的,這項改革得慢慢來。就按照上次我們商量的辦法,先增加武將副帥的決斷權,武將副帥反對的主動作戰計劃就不能實施。不求勝,先慮敗。先避免打敗仗。透過增加武將決策權,並大量宣傳武將領兵取得的豐碩戰果,適當公開處罰遭受敗績的領軍文臣。讓朝野上下感受到勝利的喜悅的同時,逐漸認可武將領軍之能。再任命一些武將擔任一些小的戰鬥的主帥,強化武官領軍制勝的宣傳效果。循序漸進,最終實現武將領軍的目的。”
“分步驟進行,我完全同意。也應該這樣。”高詣詣說到這裡。又頓住了。猶豫片刻,低聲道:“只是這樣一來,會不會又出現南北朝時軍人專政,軍閥割據的局面?。
第一第429章 嫡系武裝
二文浩點頭道!“我知道,太祖皇帝制定的重文輕武。”伏刷武的方略,是來源於對軍人專權的警懼甚至是一種恐懼。這是情有可原的,採取措施防止軍閥割據也是應當的。只是,是不是必須採用重文輕武和以文制武的辦法來防止這一點?或者說,是不是隻有這個辦法,才能實現這個目的呢?。
高詣涵深居皇宮。哪裡去思考過這樣深層次的問題,茫然地望著杜文浩。
杜文浩道:“從我朝一百多年的歷史來看,這個策略用於防止軍人專權。形成軍閥割據的確產生了效果,但是,這樣帶來的弊病,卻是軍隊戰鬥力低下,屢戰屢敗這個國家無法承受的結果!其實,有很多辦法可以防止軍人專權和軍閥割據。不需要用這種損害軍隊戰鬥力的辦法
高活詣喜道:“有什麼辦法?”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加強中央集權,不搞分封制
“說具體一點嘛!”
“好,這可以分成兩種情況。即戰時和非戰時,措施不同。皇上最擔心的是領軍的將領反叛,其實,皇上自己是全**事力量最高統帥。天下兵馬都是皇上的,派出去的兵也是,有什麼可擔心的?將軍願意反叛,下面的兵卻未必。所以要對出征將領給予足夠的信任。派出的軍隊最好不要超過全**隊總數的三成。這樣,就算派出去的統帥想謀反,他只有三成的兵力,皇上手中還有七成,足以制住叛軍。當然。如果戰爭需要派出超過這個數的軍隊,那皇上就應該御駕親征,自己擔任總指揮。思想上給出徵統帥足夠信任,措施上留有一手以防萬一。這樣既能保證統帥的獨立指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