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2部分

萬斛的大船。隋煬帝遊江南所造的龍舟,長二百尺,寬五十尺,有四層,高四十五尺,是當時水上的巨船。唐代在這種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也製造許多大船。唐太宗伐高麗曾發江南十二州工人造大船數百艘。這些航海大船,必須用好的木材,大量的鐵釘、石灰、桐油、木炭等,要精工設計,認真施工。據《唐語林》卷一《政事》上中說:揚子船場在造船時,都要“勘每船板、釘、灰、油、炭多少而給之”。說明設計、備料等都有科學的估算。唐初強偉在劍南造船,每大船一艘,庸絹二千二百三十六匹,加上其他費用,造價很高。劉晏在揚子造千石大船,估價“每一船用錢百萬”。這些都說明唐代造船技術上有許多進步。值得一談的就是唐代已發明一種腳踏的輪船。據《舊唐書?李皋傳》說:

(李皋)常運心巧思,為戰艦,挾二輪,踏之翔風鼓疾,若掛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

李皋總結當時造船經驗和技術,發明用腳踏鼓風加速航行的船,是當時造船技術的一大進步。

唐代在瓷器製造的技術上也有很大發展。所造的白瓷如銀如雪,青瓷如玉如冰。燒瓷技術方面,出現了雕瓷、鏤空、開方等方法。在燒製過程中,注重選練瓷土、燒製的火候,著釉技巧和釉下彩繪等各個程式。在火候方面,能把還原焰改變為氧化焰,從而燒出黃釉瓷器。釉下彩繪技術,在青釉下燒出褐綠色的花紋,白釉、青黃釉下畫綠彩,這在當時都是制瓷技術上的突出成就。聞名於世的唐三彩,就是在這種新技術產生後燒製成的,時間大致是在高宗和武后時發展起來的。近年在永泰公主陵中出土的三彩俑和器皿,就是這種技術的明證。綠色琉璃瓦也是這種技術生產出來的,並且開始廣泛應用。

唐代在手工業技術上另一重要成就,就是在印刷方面已經有了雕板印刷。據《雲仙雜記》中說:“玄類以回鋒紙印普賢像,施於四眾,每歲五馱無餘。”玄奘印施普賢像當在貞觀晚年至麟德以前,既能印製大量佛像,文字的雕板印刷也是很自然的。

從關於雕印佛經、曆書和詩文的記載看,唐代雕板印刷技術已廣泛應用。

第二節民間手工業

唐代民間手工業,比前一代有顯著的發展。在唐朝以前,由於一些主要手工業大都由官府壟斷和控制,使民間手工業的發展受到限制;同時在農村自然經濟佔統治地位條件下,手工業和農業的強固結合,也侷限了手工業的發展。此外,廣大手工業生產者在封建依附關係束縛下,缺乏獨立經營的條件,因而使民間手工業的發展非常緩慢。

唐朝統一後,國內出現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生產逐漸發展,商業走向繁榮,因而刺激了手工業生產;由於全國各地區物產的流通,南北手工技藝的交流廣泛;尤其是在和平的形勢下,統治者和廣大人民的消費不斷增長,因而促進民間手工業日益發展,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民間手工業的經營形式

隨著唐代經濟的發展,民間手工業也出現一個發達的局面。唐代私營的民間手工業規模不一,經營形式也各有不同,大體來說,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與農業相結合小農的家庭手工業:第二種是小手工業者獨立經營作坊手工業;第三種是大手工業主和官僚、地主經營的大作坊手工業。這三種手工業,從數量看,第一種為最多,分佈在全國廣大農村;第二種數量也很多,遍佈全國城鄉各地,但更多的是聚集在城市;第三種數量較少,但規模都較大。

與農業相結合的農民家庭手工業,是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基礎,這種男耕女織的家庭手工業,自周秦以來一直是農村作為農業的副業而存在。在這種家庭手工業中,生產上的勞作基本上是家庭成員所承擔,大體是以採桑養蠶和抽絲紡績為主,也有從事採茶、製茶及其他手工業生產的。小農家庭手工業一般規模都較小,以家庭範圍為限,產品數量少,所生產的產品,最初是為了滿足家庭成員的需要,有剩餘時才到市場出賣,換取其他生活用品。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民家庭手工業的產品投入市場也日漸增多。當時唐朝手工業產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農民家庭手工業。如人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和器具,以及城鎮、墟市、草市交易的物品,朝廷賦稅徵收的貢品等,大部分是由農民家庭手工業所生產。元稹的《織婦詞》中說:“繰絲織帛猶努力,變緝撩機苦難織,東家頭白雙女兒,為解挑紋嫁不得。”這是說農民家庭手工業為了織綾納貢,以致終老不嫁。

小手工業主經營的作坊手工業,大都聚集在城市和市鎮,是當時手工業者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