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剿找潦吭撕櫻��饈怯⒐��ū就梁馱抖�趁竦氐淖鈧匾�囊惶鹺鉸罰�
讓清英感到驚喜的是,就在土耳其向協約國宣戰之後沒多久,從羅馬尼亞首都布達佩斯也傳來了有利於同盟國的訊息。
從戰爭爆發之日起,德國就竭力鼓動這個位於奧匈東南部的小強國家參戰,然而出於對俄國的憂懼和戰爭前景的不明確,羅馬尼亞一直都沒有正面回應柏林的邀請。而現在,他們已經決定要渾水摸魚了。
雖然羅馬尼亞在歷史上是加入了協約國一方,但這並不代表這個國家與德奧之間,就有著什麼類似於德法之間的那種化不開的夙怨。居住在特蘭西瓦尼亞的羅馬尼亞人受到匈牙利王國歧視和壓迫的民族爭端,在民族雜亂混居、政權密集林立的巴爾幹地區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實際上,戰前羅馬尼亞的政治立場是偏向與德國的,而究其原因,便是他們對俄國的恐懼。
翻開東南歐的地圖便可發現,羅馬尼亞北臨俄國,西接奧匈,南面與保加利亞接壤,東邊則是深入內陸的澡盆黑海。俄國對伊斯坦布林早就是垂涎三尺,歷代沙皇無不以鯨吞此地為第一要任;而一旦俄國啟動奪取這座千年古都的計劃,毗鄰黑海的羅馬尼亞便是俄國人的必經之路!以斯拉夫人那貪婪殘暴的特性,羅馬尼亞人實在難以想象他們踏上自家國土的情景。
退一萬步說,即便是這幫茹毛飲血的灰色牲口突然轉了性,瞬間化身在路途中秋毫無犯的紳士天使,羅馬尼亞從自身利益出發,也不能接受俄國攻下伊斯坦布林之後的情形。如果沙皇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建立起他的統治,羅馬尼亞的對外貿易通道就隨時都有被俄國人切斷的危險;長此以往,羅馬尼亞則必然會由於這一原因,而淪為俄國的附庸。相比於俄國,羅馬尼亞顯然更願意維持現狀,將黑海門戶的鑰匙繼續放在軟弱的土耳其人手中。
除此之外,羅馬尼亞的國君卡羅爾一世本人,也是一個堅定的親德派此君本身就是純正的霍亨索倫家族中人,只因其擁有一系列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才以炮兵中尉的身份,被莫名其妙地推上了羅馬尼亞王國的王位。這一現象在歐洲其實並不少見,當年希臘便曾迎奉了一位丹麥王子來當自家的國王,是為喬治一世。在這種情況下,卡羅爾一世又怎麼可能不心屬自己的祖國?
因此,即便是羅馬尼亞和奧匈之間有著些許的罅隙,但對於德國而言,其政治立場卻是完全沒有問題。歷史上羅馬尼亞之所以會在戰爭爆發的兩年之後倒向協約,除了在位48年的老國王卡羅爾一世於1914年10月駕崩之外,俄軍在勃魯希洛夫攻勢中的輝煌勝利則是最主要的誘因。
而在當前,情況卻完全不同於歷史同期的情形。來自霍亨索倫的老國王尚在,德國在東西兩線都獲得了重大勝利;奧匈那災難性的加利西亞戰役並沒有出現,同盟國在戰略上迄今未嘗敗績。在德國節節勝利的刺激下,羅馬尼亞想要在戰爭中撈一票的心思也越來越明顯。而奧斯曼帝國的對協約國宣戰,則更是極大地鼓舞了布達佩斯的那些政客:若非有足夠的獲勝把握,積弱多年的土耳其人怎麼敢如此果斷地加入到戰爭中來?
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老國王卡羅爾一世登時就以霍亨索倫家族中人的身份,向威廉寫了一封書信,猶抱琵琶半遮面地表露了想要與德國結盟的意願。當然了,卡羅爾一世仍然是給出了獅子大開口的結盟前提,即要求德國對奧匈施壓,令後者在戰爭結束後將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割給羅馬尼亞。此地是奧匈帝國境內工業頗為發達的地區,僅次於波西米亞和西里西亞。如果羅馬尼亞得到此地,在民族、經濟、人口等領域都將得到極大的裨益。
接到這封信件之後,德國政府大為驚喜。雖然羅馬尼亞提出的條件苛刻,但這僅僅只是一種漫天要價的博弈手段。重要的是,這一信件已經表明了羅馬尼亞那隱隱有倒向同盟國的態度立場,這才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對於德國而言,羅馬尼亞無疑是一個寶貴的油庫和糧倉。這個國度在1912年的原油產量高達140萬噸,佔到了歐洲全部石油產量的60%以上(不包括巴庫油田);一旦能得到這個國度的加盟,事先已經有不俗原油儲備的德國,便基本上再不用為石油不足的問題而擔憂。而羅馬尼亞同樣也是歐洲著名的糧食出口大國,每年40%的糧食都用於出口,這也能極大程度緩解德國國內因兵員大量徵召而出現的糧食減產的問題了!
ps:感謝書友海茵茨和zhouyu1976的打賞~~~
第391章調整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