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在水雷面前也都是聞之而色變。再加上射程足夠、且被鋼筋混凝土所嚴密保護的大口徑岸炮,這在飛機技術方興未艾的一戰時期,幾乎就是無解的存在!
得知奧斯曼帝國參戰之後。遠在柏林的清英為之舒了一口氣。俄國一如歷史上一般被困在了世界島上,德國在東線戰場上的勝局已然徹底鼎定。雖然對於德國而言。奧斯曼帝國最有用的價值便在於那條最寬處僅有4。5公里的狹小水道,但對於這個國家的陸地戰爭,清英認為還是有必要予以改進和提攜。
歷史上的恩維爾心比天高,在向協約國宣戰之後三面出擊:北部進攻高加索,西面進攻希臘塞爾維亞,西南方進攻埃及,意圖一舉恢復奧斯曼帝國極盛時期的疆域。然而這個帝國卻畢竟是積病已久,其經濟、工業和科技都只處在三流或準二流的水平,顯然不足以支撐起恩維爾的野心。四處分兵的最終結果,便是他們在各處都沒有取得什麼戰果,其在南高加索山區甚至被俄國軍隊擊敗,險些就要讓家底薄弱的奧斯曼帝國承受不住。
有鑑於此,清英決定讓土耳其人把他們的主攻目標選在西南方的埃及。俄國人精銳的高加索山地部隊他們很難打過,但英國殖民地的那些雜牌陸軍,卻是完全可以考慮。從聖城耶路撒冷出發的土耳其陸軍,能夠直接威脅到蘇伊士運河,而這是英國連通本土和遠東殖民地的最重要的一條航路!
讓清英感到驚喜的是,就在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