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不敢……可也沒人給我送啊。”

“等等吧,很快就有了。”轉頭看了一眼,劉同壽信心十足的說道:“有楚楚在,還怕他們不上當?”

梁蕭聽得直髮愣,這跟楚楚又有什麼關係?同壽你不會是要販賣人口吧?

另一邊,楚楚卻沒在意這些,她娥眉微蹙,小嘴嘟得老高,低聲抱怨著:“師兄,什麼時候能將你這道袍脫了啊?真的好熱好熱哦……”

“師妹,你真是太沒有欣賞眼光了,你看你這一身,多漂亮啊!你頭上戴著的這個是玄紗芙蓉冠,身上穿著的這個是五色雲霞帔,當年楊貴妃在驪山當女冠的時候,穿的就是這個。”

楚楚皺皺小鼻子,不為所動:“可是,還是很熱啊。”

“咦?女人不都是喜歡這調調的嗎?師妹你怎麼……”劉同壽很意外。

好吧,哥承認,我高估了你對美麗和時尚的嚮往,那咱們換個套路好了,他清清嗓子,柔聲道:“三天,就三天,待事成之後,我就帶你去縣城吃海鮮,很好吃的喔。”

“真的?”楚楚眼睛一亮。

“當然了,君子一言快馬一鞭,你師兄我是大好人,比君子還俊呢。”

梁蕭聽不下去了,他尋根問底道:“同壽,你還沒說,為什麼楚楚妹子能起到這麼大作用呢。”

“因為她是女冠啊。”劉同壽隨口回答。

“……”梁蕭翻了個白眼,這算是哪門子原因?

其實,這一次劉同壽還真沒瞎忽悠,所謂:楚王好細腰,楚人多餓死,皇帝的愛好,往往會引導世間的風潮。

北宋的真宗皇帝喜歡神童,於是民間湧現出了神童無數,三歲作詩,五歲行文,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傷仲永的典故;宋徽宗好大喜功,於是各地出現了祥瑞無數,滿朝上下都在歌功頌德,金兵攻入汴梁前的那二十年,被稱為盛世……

當今天子喜歡什麼?道士唄。

道教是華夏的傳統宗教,其構成有點複雜。

它起源於中國原始宇宙觀,作為一種宗教,包含了多神論、道家、陰陽家、方士、隱逸諸多理論,又混合了巫祝習俗與民間信仰,粗粗分起來,有養神、服氣、餌藥、祀禱幾般修煉方法,其下之者,復有卜筮、堪輿、點金、星命各術。

佛教中的很多理念,其實都是從道教中摘抄出來的,其歷史源遠流長,在漢代發展至巔峰,一度成為過治國安邦之道,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景之治,就是在無為而治,講養生息的治國綱領下實現的。

魏晉時也曾盛行一時,到南北朝時,胡風漸起,外來的佛教大興,曾一度中落,後來隨著唐宋興替,漢統重興而再次興起。

可以說,道教就是華夏文明興衰的晴雨表。每當胡虜入寇,腥氣遮天,佛教就會興旺起來,道教則反之。

而女冠,又是道教興衰的晴雨表。

每當道教興盛的時候,就會有諸多女冠應運而生,其中最出名的,無過於萬千寵愛在一身的那位楊貴妃了。

不過宋代而後,隨著理學的興旺,女冠開始沒落。

當年朱熹在漳州任知府時,就曾釋出過《勸女道還俗榜》,並且以強硬手段推行。後世計程車大夫將朱熹奉為聖人,受理學影響極大,再加上蒙元入寇,大力推行佛教,因而,到了明朝,女冠已經變得相當稀少。

開國至今,著名的女冠,也只有永樂年間的焦奉真了。這位女道士歷經四朝,深受太祖和成祖的信任,也算是個異數,不過,最終她還是在正統年間遭到了清算,從仙女變成了妖婦。

在焦奉真之後,女冠雖然還存在,但卻少現於世,都只在道觀中清修。也就是當今登基之後,道家漸有復起之勢,女冠才時有現世,但依然侷限於京城。

劉同壽打的主意就是藉著如此世風,給人一種錯覺,讓人以為他們來自於京城。

其實嘉靖對女冠不怎麼感興趣,他在這方面比較直接,看見好的就直接當秀女領回宮了,哪裡耐煩再過一道手續?

但是,皇帝遠在千里之外,這種**事又有誰知道?反倒是皇帝崇道的原因,民間有很多說法,流傳最廣,也最深入人心的一條,就是皇帝對道家的龍虎之道青眼有加。

嘉靖同學招道士入宮,開始修煉的時候,還沒到二十歲,這麼早就考慮長生,其實不怎麼靠譜。眾所周知,人都是越老才越怕死,不然怎麼有少年不識愁滋味的說法呢?

實際上,開始的時候,嘉靖最感興趣的是修長生附帶的好處。

修道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