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8部分

史詩。後漢書,三國志,都是這種體裁的史書。

劉同壽獻上的這本後商書,只是個開頭,僅僅寫到了三位君王。一位是被後世稱為商紂王的帝辛,另一位則是周文王父子。

對於這幾位君王的生平,書中的考據還算嚴謹。只不過,書中統一以‘或曰’二字作為藉口,新增了很多無法查證的內容進去。

這些內容,就是關鍵所在。

自古以來,桀紂就是昏君的代表,在儒家的諸多經典中,這倆人殘暴不仁,荒淫無度,昏庸無能……總之,就是集所有儒家認定的皇帝缺點為一身。唯一的作用,就是給後人做反面例子,令帝王們自省。

所以說,商紂王,就是一個圖騰。人人痛恨蔑視之,其生平究竟如何。有沒有幹過什麼好事,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劉同壽的後商書,補全了這方面的內容。他把這位少時聰穎,成人後更是文武雙全商紂王,寫成了一個英明神武的帝王。

書中敘述了商紂王如何重視農桑,並以強盛的國力,向東南開拓,將領土擴大至山東、安徽,以及兩江福建,使得這些地區得以王化的豐功偉略。其中的細節大多無可查證,但紂王征服東夷之事,卻是有史可查的。

除了軍略外,書中還詳述了商紂王任用賤民為官,唯才是舉的舉措。這些變革措施,後來成了他的罪名,即:以賤民辱貴族。

另外,這位昏君的個人生活,也得到了充分的描述。總而言之,後商書的記載,將商紂王從一個昏君的象徵,變成了一個頗有爭議性的帝王。如果有人喜歡聯想,甚至能將其與本朝的某位皇帝聯絡起來。

這樣的內容,顯然無法令嘉靖滿意,反過來倒還差不多。但劉同壽不是笨蛋,自然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說完優點,書中話鋒一轉,開始歷數起紂王的缺點來,而其中最重要,也是決定性的一條,就是這位帝王不虔誠。

商朝和後來的周朝不同,商朝的國君被稱為帝,而非王。之所以如此,因為商朝是個神權合一的集權國家。在商朝統治期間,華夏由多神教,向單一宗教開始轉變,商朝的帝王奉神話中的帝俊——即儒家說成的虞舜為祖先,自稱天命所歸。'。'

書中的理論就是,紂王並非昏庸糊塗的帝王,而是完全相反,之所以被人滅了國,就是因為他不敬天地,太過自大。

為了證明這個理論,書中列舉了諸多紂王不虔誠的劣跡,當然,這些事蹟都是以或曰開頭,卻不見於任何經典史籍。其中包括:摧毀廟宇神像,為外來的西方教所誘惑,不敬華夏本土神明,甚至還在女媧廟留下淫詩一首,褻瀆神明等等……

看過了帝辛紀,再看周文王父子的紀,事情就很明白了。後兩者的文略武功,都不及紂王,所長者,不過虔誠篤信,堅信華夏固有的神明不動搖。

這本後商書,以虔誠與否為標準,將商、周的帝王做了區分,表達出了一種非常不靠譜,堪稱異端的思想。文才武功都不重要,荒淫好色也不是缺點,只要帝王足夠虔誠,就能江山永固,延續萬年。

這種思想,與儒家的理念南轅北轍,殿中眾臣聽罷,無不義憤填膺。但是,沒人敢出聲反駁,皇帝的態度決定了一切。

皇上為什麼一直皺著眉頭。很不爽的樣子?顯然書中的商紂王讓他有所聯想,因此心情很糟,這位帝辛,和他的前任正德實在太像了。

朝中無人不知。‘正德’二字,乃是嘉靖朝最大的忌諱,膽敢說正德好話的人,只有粉身碎骨一個下場。這書裡若有若無的影射出了正德,皇帝卻沒發火,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顯然,這書中表達的‘虔誠決定一切’的觀點。相當符合皇帝的意願。而正德的問題……如果換一個角度想,這不正說明了當今天子繼承大寶的必然性嗎?

要知道,正德皇帝對於宗教,也是相當隨意的,除了不歧視佛教之外,他甚至對黃教和喇嘛教都有所研究。就算他同時對道教也很尊崇,但信仰最重專一,正德這種朝三暮四的做法。無疑是對上天的不尊重。

而正德朝的文治武功,確實又在嘉靖朝之上。至少正德一直不差錢,而且還戰無不勝。甚至親自上陣殺過韃子。事實就是事實,哪怕嘉靖不願意相信,滿朝大臣也盡力配合皇帝,詆譭先帝,嘉靖的心病依然存在,沒錢花可是實實在在的問題,不是想回避就能迴避得了的。

劉同壽的後商書給嘉靖提供了一個憑據,讓他與前任對比的時候,可以理直氣壯的展現優越感。同時,那些為士林所詬病的缺點。比如好色、奢侈什麼的,也不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