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科技發達的後世,都有人相信所謂的瑪雅預言呢,何況文盲率超過九成的明朝?恐慌沒演變成動亂,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之所以沒有形成逃亡的大潮,官府的控制是重要原因。大明朝廷就是個篩子,想封鎖訊息肯定不行,不過,朝廷對付老百姓的法子還是很多的,水陸關卡一設,沒有一定的權勢,根本不可能進出。
此外,客觀條件也擺在那兒,普通人多半都家無餘財,撇家舍業的去外地逃荒,跟找死能有多大區別?想走,也沒法走啊。
最重要的則是人們都存有僥倖心理。
少部分人認為,劉同壽不過是在危言聳聽,為了邀名糊弄人,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天劫;更多的人則是相信劉同壽的法力,以及他身後的那位老神仙。
江南水災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若不是有那位老神仙捨身擋災,還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在那場水災中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呢。左右也逃不了,還不如誠心祈禱,盼著老神仙救苦救難呢。
按說這場天劫也不是沒法避免,罪魁禍首就是那爐仙丹,只要停止繼續煉丹,天劫自然就消於無形了。然而,這話大夥兒也只能心裡想想,或是私下裡議論一下,那仙丹可是皇上的命根子,誰要敢打仙丹的主意,就做好被皇上當做謀逆者收拾吧,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何況,這裡面還有一個悖論在。朝中也有幾個不怕死的官員勸諫過,但無一不是被皇上一句話就給頂了回去:既然不相信有鬼神的存在,又何必停止煉丹?如果相信,為什麼又區別對待,不相信王仙師的手段?
這是個哲學問題,和雞生蛋、蛋生雞那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幾個冒死進諫的官員一時三刻哪裡想得清楚?自然只有訕訕而退一個下場。
不信邪也沒關係,嘉靖帝一向有動手不動口的習慣,而且他還奉行斬草除根的原則,敢於在嘉靖朝騙廷杖的,最好先準備好棺材再來。
朝臣們無奈,只能轉而從民間輿論著手。
最近,皇上很熱衷於籠絡民心,在民間的名聲也不錯,朝臣們試圖由此著手,化解這場莫名其妙的危機。天劫是否存在,京城到底會不會生靈塗炭,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例一開,朝綱必然大亂,今後還有誰能製得住那位劉大人?
可他們沒想到,劉同壽事先早就有了佈置。
一方面,他忽悠嘉靖,說交泰殿實際上也是一件寶物,初建成時,品相普通,故而沒有招來天劫,但在嘉靖的道心感染下,已經漸漸有了靈性,所以,即便沒有金丹的存在,天劫遲早也會來。
另外,他又散佈謠言,說近年來,天災不斷,其實是有原因的,原因就在人的身上!這種言論符合民間一向的認知,所以很快就得到了認可。
那問題就來了,獲罪於天的到底是誰?
皇帝虔誠奉天,心懷蒼生,無疑是個聖君;大明的百姓勤勞樸實,善良淳厚,當然也都是好人;顯然,壞人就是那些貪官汙吏!
道家協會的各道派已經陸續入京,成為了劉同壽的幫兇,一幫仙風道骨的老道,說出的話,可信度自然很高。何況,這些也是常識,但凡是個要臉的,誰敢說貪官汙吏是好人?上天懲惡揚善,不懲罰他們又要懲罰誰?
與其任憑這些人為惡,致使天災連綿,還不如藉著仙丹、洞天,一起宣洩出來呢,反正,天塌下來,不是還有小仙師和老神仙扛著呢!怕啥?
所以,儘管人心惶惶,民間卻沒多大怨氣,華夏的百姓就是這脾氣,但凡有一線生機,他們就會把事情往好處想,這就是所謂的正能量了。
於是,到了四月十五,即丹成的這一天,整個京城才陷入了死寂。
家家閉戶,人人自危,百姓們躲在家中禱告,而皇帝則在劉同壽的安排下,攜著百官,遠遠的避到了城外的運河上。在那裡,劉同壽準備下了一艘大船,偌大的甲板上,足可安排數十人同時安坐。
這,就是見證天劫的舞臺。歡迎您來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217章節 天傾地覆16'第'
運河兩畔,楊柳青青,天朗日清,和風送閒,正是一派好風光。
明媚的春光灑在河面上,漾起了陣陣金色的漣漪,水波輕輕搖動著船隻,拍打著河岸,彷彿正在鳴奏一曲江南小調,盡顯悠閒之意。
一艘畫舫,正靜靜的停泊在水中央。
畫舫這東西,在江南水鄉可謂司空見慣,不過在北方卻不多見,只有太液池裡有那麼幾艘,是供皇帝和后妃們賞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