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近來一段時間,從外縣乃至外府的遷籍文書在他的案頭堆成了山,隨之而來的,是同僚們的鄙夷和冷眼。作為地方父母官,誰也不願意治下的百姓外遷,何況外遷的還都是士子和富戶呢。

馮維世很清楚,這情況如果繼續持續下去,他遲早變成孤家寡人,然後被眾人一起推倒。可是……這事兒壓根就怨不得他,完全是無妄之災啊!

想到劉同壽去過杭州之後,又惹了一堆對頭回來,然後各方大佬向他紛紛施壓,逼他對付小道士的場景,馮維世只覺未來一片灰暗。

“天下間臥虎藏龍,高人輩出,劉道長,您道法雖高,可是,面對如此多的對手,難保沒有個萬一。您的名頭聲望擺在這裡,只消表現的稍微不那麼出彩,就有遭人詬病的風險,您又何苦來哉呢?”

所以,他極力勸說著,想打消劉同壽去杭州的念頭,用的辦法當然是危言聳聽。

“別忘了還有謝家,謝家在這其中到底起了什麼作用,有沒有佈下陷阱,都還很難說,您貿然前往,竊以為,實在有些孟浪了。”

第63章 送君一言

長篇大論的說了一大堆,馮維世其實就是想暫時維持穩定。明年就是大考之期,只要能撐過這最要命的幾個月,就有機會擺脫現在的窘境。

劉同壽給他帶來的好處固然很多,但風險也同樣巨大,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寧願回到七月以前那種庸庸碌碌的日子裡。

不過,他的努力終究是白費了,他的一番勸說,劉同壽聽的倒是很認真,可對他的意思卻完全沒有領會,反而更加興致勃勃了。

他哪裡知道劉同壽的心思,對於想要揚名進京城的小道士來說,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想想吧,佛道各大宗門同臺獻技,將是如何的精彩熱鬧,但凡後世對嘉靖的記載有十分之一的真實性,這位神棍皇帝就不可能不感興趣。在這種比試中脫穎而出,不比借水災、箴言神馬的冒頭容易多了?

要知道,嘉靖最不關心的就是民生,如果有可能的話,他恨不得找個綠壩之類的遮蔽牆,將一切壞訊息都擋在宮門之外,然後好好的窩在紫禁城當他的神仙宅男。若非如此,怎麼會有大奸臣嚴嵩的應運而生?

劉同壽認為自己先前想差了,把自己的命運跟賑災綁在一起,無疑是個敗筆,反倒是布政司衙門搞的這個水陸大會更對嘉靖的胃口。

其實想想也是,賑災需要真金白銀的往裡面砸,卻聽不到多大響動,哪比得上慰靈大會啊?

錢有人出,遇到災荒年景,鄉紳們本就要出點血,比如設個粥棚,減點租子什麼的。現在有官府挑頭開大會,各家自然樂於參與,反正都是花錢,在杭州開會能得到的名聲,顯然比在家鄉做善事來的響亮啊。

對官府來說也是,賑災這種事屬於本分,江南這麼多人,就算百萬兩的賑濟砸進來,攤下去,一戶可能還分不到一兩,想借此就讓百姓感恩戴德,顯然不太現實。如果再免去一定的稅賦,這一進一出的損失可就大了去了。

慰靈大會就不一樣了,這熱熱鬧鬧的一搞,佛道名角輪番登場,場面空前,訊息在旬月之間就能傳遍天下,比朝廷自己發邸報的效果可是強多了。

要不怎麼說,娛樂新聞的推廣性,比正正經經的新聞要強呢?

江南遭災,朝廷沒有無動於衷,而是積極展開了救災慰靈工作,並取得了積極的成果……想到這裡,劉同壽心頭閃過了一段熟悉的臺詞。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事兒還能討好皇帝,一舉多得,在揣摩嘉靖心理上,比自己先前的計劃強了不止一籌,自己還是沒把握好目標的特性啊!

劉同壽深深的感慨著,杭州布政司或者謝家著實給他上了一課。

嘉靖崇神慕道不假,但他也不是飢不擇食的,在眾多的選擇中,只有那些對了他心思,並且未曾包含那些讓他不舒服的元素的事蹟或個人,才能得到他的青睞。

在嘉靖朝當道士很容易,不過想要藉此飛昇京城,那就是很有技術含量的活兒了,單純的揚名,是不可取的。

所以,這水陸大會,自己是一定要參加的,而且要吸取教訓,發揮特長,不但要把先前的失分搶回來,而且還要更上層樓!

馮維世哪裡知道,劉同壽的思緒已經飄到這麼遠了,他依然在努力著,想要打消劉同壽出場的念頭。

終止他勸說的,是一位不速之客。

“吳山……不會是那個吳山吧?”

被通報者打斷的時候,馮維世還頗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