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叔大伯,你們聽我說,先師雖然有幾分法力,但天意畢竟難違,這次水災的規模,跟十三年前是差不多的,先師縱是擋住了幾分威力,卻終究不能消弭於無形,所以,大家還是得早做打算才好。”
“什麼?”
“小仙師,秋收在即,您可不要嚇唬咱啊!”
“好容易有了幾年好光景,怎麼突然就……老神仙也不管用了嗎?”
劉同壽先前走訪時,有那心思轉得快的,就已經感覺不安了,這時一聽這話,眾人的心都涼了半截。
“這麼大的事情,怎麼可能拿來開玩笑?各位想想,元年那種規模的大災,又豈是說擋就擋得住的?未雨綢繆才是上策。”人群漸漸安靜了下來,劉同壽也是暗自擦了把冷汗,幸好當初留了個後門,否則今天就真的抓瞎了,未雨綢繆果然是王道。
“照這麼說的話……三五日內,海上就要起大風了,雨,說不定明天就要下了,老神仙那般法力都擋不住……這老天是不給人活路了嗎?”
“小仙師,您給大夥兒拿個主意吧,要怎麼辦?”
“是啊,是啊,咱們都聽您的。”
悲哀乃至絕望的情緒籠罩了眾人,不少人都有了種信仰破滅的感覺,不過趕到東山來的,多半都是相當虔誠的人,在這一刻,大多數人還是將希望放在了他們的小仙師身上。
“我……”劉同壽恨不得搧自己兩巴掌,我怎麼又攬事兒上身了啊?而且還是個大活兒,防災救災!跟我的專業根本不搭邊啊!
“先疏散,地勢低的地方都不能住了……上山也得小心,雨如果太大的話,容易造成山體滑坡……對了,提前準備物資也很重要,雨衣,哦,是蓑衣,糧食之類的都要統一保管好,另外……”趕鴨子上架,小道士皺著眉頭,努力回想著後世的那些防災救災的要點。
他講的這些東西並不深奧,大夥兒多半都懂,但很少有人能按照套路說出來,因此,他的長篇大論倒是起到了安撫人心的作用,但也只是暫時,實際上的問題還是很多的。
“小仙師,人還好說,可眼見就要秋收了,人走了,莊稼怎麼辦吶?”
“是啊,家裡的米缸已經快見底了,冬天和明年的嚼裹全指著地裡的收成呢,沒有這個,還談什麼準備物資啊。”
“那……”劉同壽撓撓頭,一攤手道:“搶收,只能靠搶收了,反正莊稼已經差不多熟了,也不會一下雨一颳風,馬上就釀成水災,現在搶收還來得及。”
“……搶收。”眾人對視一眼,眼中都滿是苦澀,隨即哀嘆成了一片,“也只能這麼辦了,可是……繳過了秋賦,又要重建家園,明年的日子可怎麼過啊?”
“搶收,也未必來得及吧?我家的人手是不夠的,也不知那幾家僱工肯不肯提前上工,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損失,人手不足,種種實際上的難題都被人提了出來,嘆息聲時起彼伏,其中甚至夾雜了些哽咽聲。
“只是颳風下雨而已,誰又敢確定會有水災?莫不如等等看再說,也許事情沒那麼糟糕呢?”也有人抱著僥倖心理,這話一出口,居然贏得了不少人的附和。
將這片紛亂的景象看在眼裡,劉同壽的眉頭皺得更緊了。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就算所有人都依從自己的辦法,可沒有組織的亂來,和有組織的防災也是兩碼事,象現在這種亂糟糟的架勢,只會造成無謂的混亂罷了。
劉同壽當機立斷,朗聲道:“事不宜遲,大家收拾一下,咱們立刻去縣城,將這些情況稟報給知縣大人。某地遭了災,朝廷不是應該給撫卹嗎?秋賦自然也是要削減或者免除的,有了衙門的名義,大家回去後,也更容易說服家裡人了。”
“去縣衙?知縣大人會管這種事?”這次倒是眾口一詞了。
劉同壽理直氣壯的說道:“當然了,官府衙門不就是為民做主,為天子牧守百姓的機構嗎?論情論理,防災救災的工作都應該是他們的義務,難道不對嗎?”
“好像也說得通……”眾人面面相覷,小仙師說的好像有道理,但實際上,大夥兒卻沒有類似的經歷,官府有義務?這詞兒還真夠新鮮的。
第27章 巧遇
不管懷著怎樣的想法,眾人都贊成跟劉同壽走一趟,儘管大多數人都沒抱有任何希望。
這是件惠而不勞的事情,不管水災到底會不會來,反正去一趟縣城並不花費什麼,萬一知縣大人被小仙師說動,做出承諾,那災後大家就安心多了。
同往的人不少,韓應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