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吃驚了。
第26章 未雨綢繆
“東壁兄,你說有水災要發生?”劉同壽驚異了,別說你現在還沒成長為歷史上那個神醫,就算是,神醫應該也沒有夜觀天象的技能吧?那個明明就是諸葛亮那種半仙的特技啊?
“是,哦,不是啊?水災不是老神仙說的嗎?”李時珍被他搞得有些糊塗,但還是詳細的解釋了一番。
“雖然我爹一力逼我讀經史,但他外出採藥的時候,我也有跟著,也知道點觀天辨識天氣的常識。俗話說:久晴西風雨,我乘舟入浙已有五六日,每日所見都是晴天,而這兩天西風又起,這不正是落雨的徵兆麼?”
“下雨不見得就是水災吧?”劉同壽點點頭,又搖搖頭。看雲識天氣,是很有用的野外生存技能,他沒什麼研究,但也覺得李時珍說的應該沒錯。
“所謂:無風現長浪,不久風必狂。無風起橫浪,三日颶風降。”李時珍向北指指,又道:“過錢塘時,海面無風,但海潮卻頻起,應是有大風之象,陸上有雨,海上大風,又有老神仙的箴言在,這些跡象不正是水災之兆嗎?”
真的假的,難道是哥引起的蝴蝶效應?還是歷史上本來就有這回事,不幸被哥的烏鴉嘴給說中了?劉同壽有點亂。嘉靖元年那樣的大災應該不會重演,但是否有規模比較小的,他就無法確定了,他不是研究歷史的,普通規模的天災也壓根不會被記載在史書上。
見他神色有異,李時珍只當他擔憂老道的安危,連忙出言寬慰:“同壽兄弟勿憂,老神仙法力高強,道行深厚,自是吉人天相,應該是不妨的。人力有時而盡,上天降災,終究難以盡數消弭,總是要有點餘波的……”
“東壁兄說的是……”劉同壽扯扯嘴角,勉強露出了一個微笑,跟神醫稱兄道弟帶來的興奮已經一掃而空,他又問道:“東壁兄,你說是俗話說……莫非這是民諺嗎?”
李時珍笑答道:“是啊,經常上山採藥、砍柴的都得有所瞭解,若是上山逢大雨,是很容易出意外的,後面那兩句是我入浙後學的,怎麼?有什麼不對的嗎?”
“也就是說,各地的百姓也都知道很可能會有水災,可是,怎麼沒人提前做準備啊?”劉同壽非常不解,上虞北面就是杭州灣,曹娥江的名字雖然美麗,但也不是個省心的,水災是此地最頻繁,也最讓人揪心的天災。
“這……也許是老神仙的名聲太大,大家都不擔心吧?”李時珍也沒什麼頭緒,他也是第一次來江南,和劉同壽聊得投契,順口才提起此事,未曾想卻被對方尋根問底起來。
想了想,劉同壽還是覺得放心不下,“東壁兄,救人要緊,你先去齊員外府上,小弟去去就來。”
“賢弟只管去……”一句話還沒說完,卻見小道士的身影已經遠去了,李時珍茫然回顧,自己難道說錯了什麼嗎?
……
“是啊,就是要下雨的樣子,不過沒什麼可擔心的,夏秋之季,總是要下點雨才好,多虧老神仙的保佑,才有這風調雨順的好日子啊,小仙師,您別走啊,我還有事想跟您說呢……”
“海上?呃,前兩天,家裡有帶口信來,說是海潮頻漲,擔心有大風什麼的,我都告訴他們不要擔心了,有老神仙在,哪裡來的許多災禍?鄉下人就是沒啥見識,卻讓您見笑了……”
“到了這時節,海上總是要颳風的,大小而已,前面消停了好幾年,今天家裡的老人還擔心呢,生怕有災禍,可現在有了老神仙在,還有什麼好怕的?要我說,也該給老神仙塑個金身了,大夥兒說是不是啊?咦,小仙師,您怎麼了?”
怎麼了?劉同壽真的著急了,東山離海較遠,對海上氣候所知不多,但外地的信眾當中,頗有些在沿海居住的,劉同壽也將主要目標放在了他們身上。
走訪的結果都是壞訊息,李時珍說的那些跡象,上虞的百姓也都發現了,只是由於自己編織的神話,卻都沒有提高警惕,這要是真有水災來了,那……就是自己害了他們啊!
可是,要怎麼辦呢?現在改口?那也不行,老道的屍體都埋了,想再來一次木偶戲是不可能的,而自己若是以託夢為名,出爾反爾,這些人又會聽從嗎?
所謂忠言逆耳,自己假託夢之名做好事幫忙,都沒問題,但換成語言災禍,那就不好說了。東山這邊的問題倒還不大,可在外地百姓當中,自己可沒有一呼百諾的威望,望著那一張張憨厚的笑臉,劉同壽頭大如鬥。
算了,說了總比不說強,反正當初的說法中也有後門在,倒也算不上出爾反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