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被後世稱為“永珍會議”的會議於弘武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召開於永珍國首都永珍城。永珍、緬甸、暹羅、真臘、大越、廣南、占城等七個中南半島國家均派代表參加了這一次的會議。此外隨軍前行的香江商會代表亦代表中南半島上的華商參與了會議。甚至就連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國也派遣了商務代表與會旁聽。一時間中南半島上的大小勢力齊聚永珍,如此空前的景象不僅在永珍國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對整個中南半島來說也是一次百年難遇的奇觀。
在永珍會議上,姚金當眾宣讀了中華女皇的聖旨,宣佈中南半島諸國均為中華屬國,中華的律法凌駕於任何屬國法律之上。中華屬國的港口、城市必須無條件對中華帝國開放,並允許香江商會在選定的地點建立商館,擁有統治該地中華居民的權力;對屬國居民則作一個土邦主行使權力;華僑案件只能由香江商會審理。中華帝國作為宗主國擁有屬國物產的獨佔權等等條款。
當然除了以上一系列屬國的義務外,上國對屬國的賞賜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每一個屬國國君除了能得到中華帝國的封號與賞賜外。每個屬國也能以低於其他國家的關稅同宗主國進行貿易。由於中南半島上的出口主要是以香料、礦藏、木材、糧食、蔗糖等等原材料為主。而中國的布匹、鐵器、茶葉、陶瓷等等產品則是中南半島諸國急需的日用品。因此對於中南半島國家來說能以優惠的價格和較低關稅進口中國的產品,確實算得上是上國朝廷的賞賜。而對中華帝國來說她既需要一個原材料供應基地,又需要一個相應的平臺來傾銷其過剩的商品。
因此《永珍條約》雖是一部充滿不平等條款的條約。但簽約的雙方一個是周瑜,一個是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怨言可言了。會場中間唯一覺得大跌眼睛的或許就是那些歐洲人了。《永珍條約》中的大部分內容他們在各自的殖民地中都在使用,甚至還要變本加厲。然而,歐洲人往往是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分化對方,去削弱對方,最後才能在萬事俱備的條件下,以武力迫使對方迫簽署這樣的不平等條約,使其淪為自己的殖民地。然而,這一次中國人卻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以一萬五千人便收服了香料群島上最大,最富饒的半島,這怎能不讓歐洲人眼紅。不過他們就算是眼紅也沒有用。在東印度群島,中國人已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誰才是這片海域的主人。這些來自歐洲的“冒險家”們已無心再去嫉妒什麼了,他們現在所要擔心的是,中國人魔爪伸向的下一個目標會是那裡。
第13節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
弘武三年二月,雲南大捷以及中南諸侯臣服的訊息就如春風一般撫過了中華大地。雖然南征的軍團尚未凱旋還師,但各地的百姓依舊以極大的熱情自發的組織起了各種活動,來慶祝中華朝成立以來的首次大捷。並打心底裡企盼著武運能長伴中華帝國。民間高昂喜悅的氣氛很快便隨著春風颳進了帝國都南京深邃的皇城之中。
此時的弘武女皇正端坐在龍榻之上,靜靜地傾聽著一個身著宮裝的年輕女子,宣讀一份一份來自各州府的賀報。雖然孫露在十天以前早就得知了雲南大捷的訊息。至於永珍會議的結果更是在她意料之內的事。但此刻傾聽著來自各地的道賀聲,孫露的心中依舊會泛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自豪之感覺。中國人最擅長駕馭文字了。同樣的內容在那些飽讀詩書計程車大夫們的筆下可以變得迥然不同,讓人聽得津津有味。也難怪我們的女皇陛下一口氣連聽了十來份摺子之後,才微笑著點頭示意道:“好了,就到這兒吧。再聽下去的話,朕可真要被他們吹噓得忘乎所以了。”
“是,陛下。”宮裝女子恭敬地向女皇歉了歉身,便將剩餘的摺子一併收拾了起來。此時,卻聽坐在女皇身旁的另一個華服女子適時的介面道:“陛下武勳卓越,為我中華開闢了新的疆土。這些都是百姓們對陛下的衷心祝福,可不是胡亂的吹捧啊。”
“是,朕知道這是百姓們的一片心意。但是過多的讚美會讓人飄飄然起來。朕可不想整日生活在讚美聲中。說實話,朕倒更願意傾聽百姓的牢騷與疾苦啊。”孫露苦笑著擺了擺手搖頭道。事實上,之前做首相時她的身邊就不乏獻媚者。然而做了皇帝后孫露卻發現自己完全就被淹沒在了歌功頌德之中。雖然她一再的提醒自己的臣下不要一味的奉承自己。可“陛下英明”、“陛下聖裁”之類的口頭語仍然會被臣子們在不經意間帶出。似乎如果不以這幾個字開頭,他們就不知道如何說下去了一般。
果然,孫露的話音剛落,那個華服女子施禮讚道:“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