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8部分

進口糧食一樣是為了解百姓的燃眉之急。自由貿易向來就是我朝貿易的宗旨。草民懇請陛下放寬棉布進口的門檻。”

39 論關稅眾商針鋒對 納進言女皇展宏圖

同是鬧“布荒”在場的商賈們卻分成了截然相反的兩個陣營。一方是以王罡為代表的江南布商,極力主張限制“夷布”進口,不讓外夷藉此機會趁火打劫。另一方則是以陳家信為代表的南洋閩越海商。他們以自由貿易為由要求朝廷降低紡織品進口的貿易壁壘,以求解決目前中原市面上出現的“布荒”問題。

顯然雙方的這種分歧由來已久。這不,陳家信的話音剛落,王罡便針鋒相對的駁斥道:“陳會長此言差矣。棉荒、布荒都是暫時的問題。只要江南、華北等地的棉田一豐收,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若是隻為了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便貿然地放任夷布充斥我中華市場,勢必會對我朝的漢布進行排擠。聽說陳會長早年也做過棉布生意。那應該更清楚當年漢布之所以能遠銷南洋、倭國、印度等國,並不是說漢布的質量超群,而是出於漢布低廉的價格低。因為咱們是用機器紡紗,而其他國家則是用手工紡紗。成本和效率自然是不能同日而語。若是論質量的話,印度的紗布棉布才是最好的。可現在中原出現棉荒,棉價、紗價、布價都一個勁的跟著往上漲。試問失去了價格優勢的漢布如何面對印度棉布的競爭。”

“印度布比漢布質量好這在下當然知道。人家用手工捻出來線比我們用機器捻出來的都要牢。說白了就是我們種出的棉花沒人家的好。正所謂優勝劣汰,好東西自然就會有市場。以前中原閉關鎖國,實行海禁,老百姓才不得不使用粗劣的麻布、棉布。而今我朝廣開國門,船隊縱橫四海,世間的富饒之物我中原都唾手可得。憑什麼放著外頭的好東西不用,一定要讓老百姓用自家出產的粗布呢。”陳家信不敢示弱的回敬道。

“那陳會長的意思就說,咱們的棉花沒人家的好,咱們捻出來的線沒人家牢。咱們這些中原的紗廠布廠還是趁早關門,連布都不用織了。乾脆等著你們海商從夷人那裡進口夷布直接使用嘍。”一個紗廠主冷哼著諷刺道。對於閩越海商販賣大量的印度棉布到中原的舉動,江南的布商早已恨得咬牙切齒了。可是現在的棉價偏偏就是這麼不爭氣。說是等中原棉花豐收了一切都會好起來。但靠天吃飯的事,誰又能說得清呢。萬一再碰上個災年,棉花歉收,那江南布商們的日子可就更難過了。好在目前他們手中尚還留了一張底牌。那就是海關的關稅。有了關稅這道坎多多少少能為國內的棉布拉掉點差價。讓那些個印度布不至於太過囂張。此刻閩越海商想要拉低關稅的門檻,放更多的印度布進中原。這又怎能不讓在場的布商們奮起反擊。

布商覺得自己勢弱,海商同樣覺得自己委屈。關稅對他們來說非但不是保護鎖,反而礙手礙腳的鐵鐐銬。眼看著國內布價、紗價日益見漲,國外又有大量物美價廉的紗布棉布等著脫手。可現在卻因為海關的原因入不了關。就算入了關,還會因為關稅的原因被抽掉一大部分利潤。而那些布商還一個勁地叫嚷著要加稅。海商們當然不會就此束手。緊接著便有海商冷笑著反詰道:“非也,不織棉布,諸位還可以種桑養蠶。這不是你們江南最拿手的東西嘛。一匹絲綢可值好百十來匹布的價錢呢。”

眼看著好好的一場新品展示會轉眼成了布商與海商的爭論場,作為東道主的方以智心頭立刻就泛起了不快。心想商賈就是商賈,一點兒禮數都不懂。竟當著皇帝的面為了幾匹棉布爭得面紅脖子粗的。這成何體統!但一想到女皇對商賈向來縱容,以及陳家信那半個皇親的身份,方以智最終還是壓住了心頭的火氣。卻見他向眾人欣然勸解道:“諸位今日來此主是參觀研究院的新品。至於關稅的事還是去上國會請願商討後,再向內閣提建議吧。”

“去上國會商量!都商量了好幾個月了,連個聲響都沒有。”一個年輕的海商不滿道。正如他所言閩越的海商早就讓上國會的代表提交過相關的議案。可江南的布商在上國會中同樣也有自己的代言人。一來二去之下,雙方誰都不肯讓步。議案僵在了上國會,江南各海關也絲毫沒有鬆口的意思。越發等不及的海商們便想出了借今天參觀的機會直接面聖請願。在他們看來,好歹女皇以前也是個海商,應該會給他們做主的。

姑且不論海商們的闡述是否說動了女皇。至少他們的此刻的言行舉止已然引起了方以智、堵胤錫等人的強烈不滿。真是太過分了,簡直沒把朝廷的威嚴放在眼裡。早就看這些商賈不順眼的堵胤錫,當下便衝上前怒斥道:“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