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要同紅毛夷講和嗎?”李海皺著眉頭問道。陳家明的立場一直都是很強硬的。怎麼會在這個時候想同歐洲人將和呢。
“這是巴達維亞總督迪曼送來的求和信。他希望同我們恢復正常的貿易。首相已經同意了他們的要求。不久之後他們就會派代表來和談。”陳家明將迪曼的求和信連同孫露的密令一起遞給了李海。
“知道了。我會安排的。不過這次凱塞爾大概要失望了吧。”李海粗略的掃了一眼後合起了文書推了回去。雖然有些不情願,但李海知道自己是個軍人。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
“海子,不要洩氣嘛。只是說同荷蘭人講和。雖然我們不能再大肆搶掠東印度公司的船隻了。但海上的私掠活動依然照常進行。不過從現在起將由朝廷釋出“特許證”。劫掠來的戰利品內閣和皇室都佔有一份。義勇軍的那一部分將交由兵部單獨處理。不過你也不能就此大意啊。這些紅毛夷是沒有信用可言的。”陳家明起身拍了拍李海的肩解釋道。
陳家明心裡清楚同歐洲人講和是遲早的事。如今荷蘭人同意開放他們在印度洋沿海的港口讓中國商船自由貿易。可以說當初孫露的給他的任務他已經順利完成一半了。無論是孫露還是張家玉都明白以中國目前的實力還不能與荷蘭人完全抗衡。以前未走出國門時陳家明一直看不起荷蘭人。認為這麼小的國家能有何能耐。義勇軍不費吹灰之力便將他們趕出了臺灣。但經過這幾年的爭鬥使陳家明認識到了荷蘭的強大。南洋對荷蘭人來說只不過是他們海上帝國最東邊的邊境。從情報上顯示光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就有武裝商船一萬餘艘,戰艦100多艘,五萬多門的大炮。這還沒算上荷蘭西印度公司及其本土的艦船。而義勇軍目前真正的遠洋戰艦不到40艘,火炮只有2000多門。武裝商船的規模就更不用提了。從詹姆斯帶來的情報顯示越往西荷蘭人的勢力就越強勁。更何況大明要應付北邊的靼子。
缺少貿易站僅憑中國自己的商隊是無法將大量的商品運到歐洲與美洲銷售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的商業還要依靠荷蘭人的分銷網才能快速良性的發展。比起遙遠的歐洲和美洲,開放的南洋諸國、東非洲諸國、莫臥爾帝國、奧斯曼帝國的市場對中國來說更有實際意義。精明的荷蘭人很快的就抓住了中國人的這一心理。荷蘭人不介意同任何人坐地分贓,只要他們可以從中取利。中國人已經在東亞和東南亞確立了他們的主導地位。與其花大力氣爭奪還不如干脆同其合作將中國的商品販賣到歐洲大陸去。抱著這樣的目的迪曼在東印度公司的首肯下主動同香江商會講和以求合作。而香江商會也順水推舟的應接了下來以圖佔有印度洋的市場。戰爭只是手段貿易才是目的。
“這我明白。”李海感慨的道:“你過幾天就要要回南京進貢。可別忘了代我問候司令啊。這些年漂在海上有好久沒見司令了。”
“是啊,也快兩年沒見了吧。如今她已是首相了。時間過得真快啊。一切就想昨天才發生一樣。”陳家明幌了幌杯中的水酒喃喃的說道。作為楊紹清與孫露的朋友沒能參加他倆的婚禮陳家明感到很遺憾。孫露在新婚之夜的所作所為他也能理解。經過這幾年的歷練陳家明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紈絝子弟了。他明白要成大事有時候就不能顧及太多。況且他們的目標是如此的遠大。
“無論怎樣她永遠都是我們的孫姐兒。沒有她就沒有現在的我們。沒有她我們永遠不知道這世界是如此的大。”李海堅定的說道。
李海的話無疑打動了陳家明。只見他起身指著世界地圖說道:“是啊,這世界是多麼的大,中國只是這麼一小塊。如果沒有孫首相,我們至今還在夜郎自大的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天下就僅限於本國的十五個省。如今南京的有些老頑固還報著這樣可笑的想法。我這次去就要讓他們見識見識什麼才是真正的地大物博。”
第四節 公試
江南初冬的天空晴朗而又深邃,就象印度洋上湛藍的海水。但對這片天空底下生活著的人們來說印度洋上發生的事情只是一些遙遠的傳說罷了。這裡的年輕人不會象廣東福建沿海的年輕人那樣為了那個傳說中的寶船遠洋出海。倒是即將到來的會試成了江南的年輕人最感興趣的話題。
“闢疆,你們工部考核的公文發下來了吧。給我瞧瞧怎樣?”小院中侯方域躍躍欲試的問道。雖然透過錢謙益的推薦他同冒闢疆都順利的入朝為官。一個出任光祿寺少卿,一個出任工部工程司的郎中。但前些日子吏部已經下發了公文要求各部中未經過科舉考試的官員接受內部考核既所謂的“公試”。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