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要算。對於女皇的這番見解,黃宗羲在贊同的同時亦心存著疑惑。因為在他的印象當中孫露雖然重商,卻並不是一個利益至上的人。有時為了天朝的威嚴,女皇同樣也會不計成本地給冒犯者以極其嚴厲的教訓。正如當年發兵西北征討準葛爾部那樣。顯然光從利潤的角度來說,西北之戰並不“划算”。除了將帝國的影響力推及到了大漠深處之外,就是讓中華朝第一次揹負上了財政赤字。當然對於中華帝國來說征討準葛爾是不需要計較什麼實物利潤的。帝國北疆的穩定,以及祛除漢族對遊牧民族的內心恐懼,就足以讓中華帝國出兵塞北。站在相類似的角度,黃宗羲在內心深處依舊認為教訓奧斯曼與討伐準葛爾一樣都是不需要太過計較利潤的軍事行動。因為其在政治上的意義遠大於經濟上的意義。前者是向世人昭示了中華帝國在陸上的權威,後者則向世人證明了帝國在海上的地位。
眼見黃宗羲只是微微點頭並未發話,孫露知道他對自己的看法還心存保留。於是她跟著便循循善誘地說道:“黃卿家可能一時半會兒,還沒有適應過來。但卿家一定還記得前些年曾經出現的有關《私掠令》的討論。”
給孫露這麼一提醒,黃宗羲的腦海之中立刻顯現出了三年前在京師各大報紙上所上演的激烈辯論。正如女皇所言,那一次辯論的實質問題是私掠制度的去留問題。呼籲廢除私掠制度的一派認為,私掠現象助長了海盜的滋生,並且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帝國商船在海上的安全。而要求保留的一派則認為,私掠不僅是貿易自由的保證。私掠艦隊更是帝國在海上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如果貿然禁止了私掠則會使帝國在海上的實力大為銳減。相關的爭論一直持續到後來皇夫楊紹清遇刺才稍稍平歇了下來。待到奧斯曼封港事件發生之後。要求廢除私掠制度的呼聲這才消聲滅跡了下來。此刻眼見女皇又舊事重提,黃宗羲不由小心翼翼地探問道:“陛下,您的意思是?”
“黃卿家不要誤會,朕只是打個比方而已。”孫露擺了擺手解釋道:“如果拋開後來的奧斯曼封港事件,光是站在三年前的角度上來說,要求廢除私掠令一方的觀點並非沒有道理。早年的隆武朝之所以會鼓勵私掠,一方面是為了增強海上的實力打擊歐洲的列強,另一方面也是為斂財充軍費。然則,自我朝立國之後,南洋等地皆為我中華所控制。歐洲諸國大多也遵照我中華的規矩經商。往來於各大洋的中華商船更是不計其數。就算有些船不是中華的船。那上面所運載的貨物也多多少少與我中華有關。在此情勢下,私掠艦隊的目標自然是越來越小,私掠的效果亦是越來越差。相反打著私掠的名義襲擊帝國商船的事件卻是時有發生。在這種情況下也就不再是發不發一張‘私掠令’的問題了。”
“陛下,臣明白了。我中華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初涉四海的大明。所以需要調整對外戰略,以適應我朝目前的實力與地位。”黃宗羲若有所思地說道。
眼見黃宗羲在自己的指點下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要害,孫露心滿地點了點頭道:“不錯,正是這個道理。對於一個人口僅百萬的彈丸小國來說。憑藉快船利炮,從戰爭中賺取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財富,就足以讓一個小國一夜暴富。因此對於歐洲人來說,留洋上的那些土邦主就像一道道大餐。而對我泱泱中華來說,那點錢現在恐怕只是碟小菜。相反,還會影響到我中華的聲譽。所以中華不應該兩隻眼睛僅盯著海洋。”
“但是陛下您以前也不是說過財富取之於海洋嗎?”黃宗羲雖然同意女皇在關“大餐”與“小菜”的比喻,但他亦不相信向來重視海權的孫露會突然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果然,面對臣下的疑問。孫露坦然地回答道:“海洋之中確實有著取之不盡的財富。但如果因此就將海上貿易視為國本,那同海盜、海商又有何區別?擁有掌控世界貿易的實力,卻只甘心做個天下第一的大海商,豈不是枉費了先祖們留下的基業。”
“陛下說的是,像前朝那樣忽視海上貿易,固然會喪失大量的財富。但若是像荷蘭等國那樣一味偏重海上貿易,不事本土生產的國家同樣也會危機四伏。”思路活躍起來的黃宗羲跟著問道:“可是陛下,恕臣愚鈍。這同此次對奧作戰又有何關聯呢?”
眼見黃宗羲已經被自己一步步地帶入了狀態,孫露微笑著切入正題解釋道:“政治是經濟的延伸,戰爭又是政治的延伸。故爾朝廷在出兵之前不能僅從海上貿易的角度考慮問題,而是應該聯絡本土的方方面面考慮出兵的意義。只有這樣朝廷才能從戰爭中得到真正的利益。”
“原來是這樣!那陛下這次主持發放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