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9部分

�笠荒ǹ嘈υ誆瘓�餳涓∩狹順錄頤韉淖旖恰�

事實上,無論陳家明如何地韜光養晦。亦或是說楊緋兒如何的張揚做事,都不會影響到世人對鎮海王府的關注。這一點在新成立的內閣身上顯得尤為明顯。就首相黃宗羲來說,陳家明在他的眼中一直都是個極其特殊的人物。這種特殊不僅表現在陳那富可敵國的家產上,更為重要的是他作為一個在野的商人卻擁有著任何一個朝臣都無法企及的影響力。而這一點恰恰正是內閣所一直在忌諱的東西。

這一日,黃宗羲照例又隻身前往皇宮將國會最新透過的提案交由女皇評閱。卻不想在半道上碰見了已然成為太輔的陳邦彥。面對自己舊日的上司,黃宗羲還是一如既往地上前謙恭地行禮道:“陳太輔早。”

“哦,是太沖啊。”陳邦彥回頭客氣地行禮道:“這麼早就來面見聖上了?”

“是啊,眼看著國會時日無多,議案透過的速度也是日漸增快起來。陳太輔是來為皇子授課的吧。”黃宗羲與陳邦彥為走邊聊道。

“承蒙陛下厚愛,將二皇子交給老夫等教授,老夫自然是不敢有絲毫的懈怠。”陳邦彥朝天微微拱手道:“倒是怠慢了這段時間的國會。”

“陳太輔大可安心為二皇子授課。國會那邊現在一切都順利。就連之前爭論較激烈的修法之爭也開始日漸緩和了。”黃宗羲欣然安慰道。

“如此說來,今年的國會又是個皆大歡喜了啊。”陳邦彥撫摩著鬍鬚微微點頭道。不過他隨即又回頭向黃宗羲探問道:“黃首相,老夫聽說內閣已經擬訂好了出征印度洋的計劃?”

“是的,印度洋那邊的事已經拖了大半年了。待施琅將軍班師回朝後,朝廷會立即出兵印度洋。”黃宗羲氣勢洶洶地回答道。

“那朝鮮呢?”陳邦彥回頭道。

“朝鮮只是一段過場。”黃宗羲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太沖你太過自信了。”陳邦彥沉默了半晌後說道:“朝鮮不是倭國。”

“但朝鮮也不是蒙古。”黃宗羲鎮定地說道:“帝國要向外發展必須要有一個穩固忠誠的後方。誰都不希望類似於去年的那樣事再次發生。”

“太沖,你的想法也對。”陳邦彥聽罷釋然地一笑道:“不過有些時候還是得多徵詢一下陛下的意見。畢竟陛下的眼界比你我都要遠得多。”

“陳太輔說得是。”黃宗羲做了揖恭敬地說道。

“哪裡的話。老夫也只是閒來提個建議而已。那這就不打攪太沖你辦正事了。”陳邦彥客氣地與黃宗羲寒暄了一番後,便隨著引路的內侍,徑直向著上書房方向走去。而黃宗羲則轉身信步邁上了通往御書房的臺階。

面對陳邦彥的忠告,黃宗羲不由地聯想到了女皇最近日子以來的一系列態度,相比以往的歷次作戰,女皇這次對朝鮮與奧斯曼的態度無疑冷淡了許多。在黃宗羲的印象當中女皇對戰爭一直都有著獨特的癖好。當然這種癖好同秦皇漢武的好戰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如果說前者更多的是在為了滿足帝王個人的雄心而考慮。那弘武女皇則更像是一個斤斤計較的商人,時刻盤算著如何從“買賣”中謀取最大的利益。

每次當女皇對某項計劃不表現出很大興趣時,臣子們就會下意識地對他們的計劃產生質疑。就算是一向自信的黃宗羲也不例外。然而這一次女皇在面對來自內閣與國會的計劃時,又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否決意向。這一點又讓黃宗羲認為自己有足夠的理由來事實這一次的計劃。

陛下究竟在想什麼呢?陳邦彥剛才的話是否是受了陛下的影響?黃宗羲一邊揣摩著聖間一邊在不知不覺間來到了御書房的門口。在向當班的女官通報之後,他很快就被帶到了女皇的面前。像往常一樣,已經年近四旬的女皇端坐在紫檀御案之後,兩旁擺放著來自內閣或議會的文書。其中大多數的摺子只需簡單批閱便可執行。而女皇本人亦很少駁回這些摺子。就算偶爾有些提案有失偏頗,女皇也會以平和的態度地向臣下指出。並建議他們對此朝廷修改。總而言之,在許多臣下眼中弘武女皇這些年來越發像一個慈母起來。她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對待著自己的國家。一邊鼓勵著孩子獨立思考,一邊又不失時機地為孩子指出錯誤。

“臣黃宗羲叩見女皇陛下。”黃宗羲恭敬地行禮道。雖然這麼做有時會打斷女皇的工作,但他知道如果自己傻站在那裡呆呆地等女皇辦完事,則更會讓女皇不高興。因為效率一直都是女皇反覆強調的東西。

“黃卿家,你來了啊。”剛才還在埋頭閱讀檔案的孫露抬起頭和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