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1部分

看學習我天朝的禮儀,也能讓他們感受到國會眾志成城的氣勢。”陳邦彥想了一下建議道。

“議長所言甚是,學生等會兒就去重新安排去。”王夫之聽罷謙遜的點頭道。

“這麼說,如果按照這上面所寫的去做,吾等應該不會出什麼紕漏了吧?”一箇中年議員略帶遲疑地問道。而坐在他周圍的幾個議員也跟著關切的問道:“是啊,議長。您是閣老,這種事還是您最有經驗了。”

面對眾人底氣不足的詢問,陳邦彥不禁在心中為之莞爾。顯而易見,相比倭國供品,秦津的獲得,以及《長崎條約》上的諸多條款,國會議員們似乎對自己的面子更為關注一些。自打陳邦彥進來以後,眾人便不斷地詢問其有關朝堂禮節的問題,而不是朝廷這次究竟能從倭國身上得到什麼好處。甚至還有人問陳邦彥自己那天究竟該穿黑色的鞋子還是青色的鞋子。顯然在身著長衫的情況下,鞋子是什麼顏色並不會引起什麼國際注意。然而,在場的國會議員們可不會這麼認為。相比有女皇參加的開幕式,多國使節的到來更讓這些議員感到緊張。因為他們認為到時候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矚目。萬一做出了什麼有違禮節的舉動,那可就丟臉丟到姥姥家了。或許自己的醜態會被哪些紅毛夷傳到千里之外也不一定。

於是明白了眾人想法的陳邦彥當下便和藹地微笑道:“依老夫的經驗,國會地安排十分得體有禮。諸位到時候只要衣著整潔,舉止有禮,就足以向那些外夷展示我天朝禮儀之邦的風範了。

“是啊,國會之地本來就是討論社稷民生的地方,吾等要向外夷展示的是中華的風度,而非財富。所以諸位到時候一切從簡就行了。”王夫之跟著點頭道。在他看來無論國會平日裡有多麼的勢利好鬥,在外人面前都應該保持一種彬彬有禮的君子風度。他可不希望看到那一天一些個商人出身的議員為彰顯自己的財富,穿金帶銀,弄出一副爆發戶的模樣。這樣豈不是要貽筆大方?然而王夫之卻並不知曉,在講究實力的西方人眼中東西的禮節只不過是滿足他們獵奇心理的一些個小插曲而已。真正能讓他們感到壓力的恰恰就是那些“爆發戶”的東西。

第二部 第二百六十八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

雖說王夫之一再告誡國會評論員們注意自己的儀表,多數議員也確實衣著低調。然而中華議員們的排場還是給各國的公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任法國公使副手的吉涅就曾在自己日後的遊記中如此描述道:“這些議員都極其富有。他們身上穿著色澤淡雅質地輕柔的絲綢長袍,在同樣衣著得體的侍從的攙扶下緩緩地走下私家馬車。車上燃燒著來自香料群島的香料,每個人身上都散發著一種淡淡的幽香。而國都南京的道路都是由青石鋪就的,並且每天都由專人負責清掃。因此這些先生們的鞋十分乾淨。當布鞋踏上地面時幾乎沒有什麼聲音,更不會有踩著水坑之類的尷尬。無論是遇見自己的朋友,還是並不熟識的同僚,他們都會禮貌地停下腳步互相打招呼。有時他們也會從懷裡取出一隻製作精巧的琺琅懷錶看看時間,或是使出一副眼鏡以便看清國會告示欄中的內容。沒有粗魯的舉止,也沒有永無休止的爭論,以及無套褲漢的滋擾。雖然中華帝國沒有貴族院,這些議員之中家最顯赫的成員也不過只能追溯到13、14世紀而已。但所有的議員都有著貴族般矜持與高傲。事實上,這些沒有貴族血統的東方人比某些流淌著高中血液的歐洲貴族更像貴族……”

相比對中華國會充滿讚美之詞的副手,作為法國公使的卡布瑞更瞭解這個國家。他十分清楚中華國會那充滿禮儀的鮮亮外表之下,其實有著與歐洲各國議會不相上下地骯髒交易。事實上,卡布瑞早在香料群島充當法王特使時就曾在那裡見識過“天朝子民”。就像在巴達維亞做生意的荷蘭人所描述的那樣:“中國人去那裡都是想發財。他們不放過任何能夠獲利的機會。”從農場到佃農,從經紀人到零售商,從辦事員到僕人,只要能賺錢的地方就一定能看到中國人的身影。然而當這些中國人聚在一起,特別是有外國人存在之時,又往往會表現出一種對財富嗤之以鼻的態度。卡布瑞等西方人將這種現象稱做“面子問題”。因為據說在中華朝建立這前,對財富的喜好在中國一直都是受人鄙視的行為。正如中國人的一句諺語所說的那樣“為富不仁”。

卡布瑞並不在乎中國人對財富的看法,他所在意的是中國人對“面子”的重視。已經在中國經營多年的他十分清楚“面子”在中國意味著什麼。而在這一點上,荷蘭公使卡拉姆顯然也有著相同的心得。此時此刻在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