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部分

指出了列強沒有一個好東西,講的只有利益,相互之間也只有利用。到底是出洋的人,見識比朝廷那些迂腐的學究高多了,簡直不能比。但文章忽視了二個很重要的方面,也許是故意隱藏的。”

張佩綸拱手道:“請父親指教。”

【感謝訂閱】

第一第177章 【戰爭腳步近了】

鴻章舉起一根手指道:“第一,他沒有說出英國和沙是有矛盾,而且是仇敵,是那種不把對方消滅不心甘的仇恨。在歐洲的利益是這樣,但遠東的利益也是這樣。沙俄的是就是英國的非,英國的非就是沙俄的是。二個國家在朝鮮都有巨大的利益,他們覬覦該處多年,都不會放棄。既然他們是敵對的雙方,就有利用的可能。老夫現在放出了一份大禮,既然沙俄拒絕,老夫就試著送給英國。實在不行,老夫可以把禮包做大一點,他們實在沒有拒絕的可能。否則,老夫再轉送給沙俄。”

“父親這是在走鋼絲啊,萬一他們雙方聯合起來,那……。我們大清實在沒有****他們西方列強的本錢。”

歷史上李鴻章****西方列強不成,反被列強****,特別是被沙俄****:每當日本要大舉進攻前,沙俄就答應調停,到了戰鬥最危險的時刻,沙俄就擺手不幹了。

幾次差點讓李大人氣得吐血,但他還是鍥而不捨地周旋在列強之間,甚至甘願冒著不遵聖旨、私通敵國的風險命令他的親信幕僚伍廷芳與日本駐天津領事荒川已次私下談判以結束戰事。

將心比心地說一句,如果不考慮甲午戰爭的結局,李鴻章大人還是做了不少事的,可謂嘔心瀝血廢寢忘餐,再加忍辱負重。這種性格是他相交曾國藩統領淮軍後逐步形成並強化的。這種優良品質成就了李鴻章,也在最後給李鴻章帶來了一身的罵名。也許此時的他不是這麼堅持,換上一個脾氣暴躁的人,甲午戰爭的結局就會不一樣。

李鴻章聽了張綸的話,說道:“你的擔心不是沒道理,也正是老夫說的第二點。那就是那篇文章忽視了個人之間的交情。西方列強國與國之間沒有公理可言,講的只是利益。但私人之間還是有親情、友情可言的,不少西方人還是講信譽講道理的。以前擔任我北洋水師總教習的琅威理也算是一個言而有信的漢子。老夫在直隸總督和北洋通商大臣位置上坐了二十四載,也結識了不少洋人朋友。這些人多少能幫老夫一點忙他們的影響力,能影響列強的一些政策走向。……,世上沒有十拿十穩的事,什麼事都需要努力去做才能成。老夫不能做一個開拓疆土的絕世勇將,就當一個修理破屋子的糊裱匠吧,大清這房子也只能哪裡漏風哪裡補了。”

張佩綸深深鞠了一躬,說:“小婿明白父親的苦心,一定幫父親完成這難以完成的事。”

歷史上李鴻動了英國駐中國公使歐格訥格訥也積極向國內提建議請求英國政府調停中日之戰,還建議英國艦隊對日示威。這讓疲於奔命的李鴻章李大人於黑暗的黎明中見到了一縷曙光。

很可惜的是歐格訥的議最後被當時的英國首相羅斯伯裡否定了。這個壞李大人好事的傢伙說道:“這是不合時宜的。我們不能削弱在東亞的海洋上具有能夠成為防範俄國屏障的偉大力量的強國,不應該與之合。”

1894年7月23,英國政府還照會日本政府:“此後中日兩國開戰時,中國之上海為英國利益之中心。故欲日本政府承認不在該港及其附近為戰爭的運動”。這是直接向日本暗示,未來的戰爭只要不影響到英國在長江流域的勢力範圍國不會進行干預。

此照會讓鴻章大人地外交努力再告失敗。他轉而又去乞求沙俄。接受沙俄地調戲。

弱國外交在李大人身上詮釋得淋漓盡致。

有人說甲午戰爭中地李鴻章是投降派實在是有點冤枉他。但說李鴻章沒有錯誤。那也是高抬他了。而且從後世地眼光看。他地戰略思路並不能完全算錯。畢竟當時地清朝政府太腐朽了。想讓李鴻章一人來力挽狂瀾不現實。

但他不應該固執地寄希望於戰爭之外。寄希望於調停。他既然知道北洋軍反正會輸而西方列強不會允許日本獨佔中國他就應該兩手都要硬:一手讓手下地部隊放心備戰大打出手。

既可以打擊日本人地囂張氣焰又對列強顯示中國人地決心。同時還能堵住朝廷內外地悠悠之口自己沒有那麼多罵名。北洋軍奮戰之後地失敗還能讓國人清醒——不變革真地不行了。另一手則不停地斡旋在列強之間續發揮他地外交優勢。

當然。另一個原因是他矛盾地表現:一方面他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