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好,用手拭著水溫,吩咐婢女不斷注入熱水。不一時,室內熱氣騰騰,盆內水溫漸高,患者面板變成粉紅色。又過一會,卜懷見火候已到,一把將姜述從盆裡撈起,提起雙足,使其頭下腳上,猛然抖動,患者口鼻頓時溢位無數烏黑液體。卜懷抖了一會,復將患者浸入熱水,喂其喝下一些清水。如此數次迴圈,直至患者口鼻流出的液體恢復常色,方將他抱到榻上,讓丫環喂他喝些參湯。
暴雨停下不久,太陽慢慢露出笑臉,西方頓時亮起一道美麗彩虹。七月暑熱,房間內熱氣騰騰,眾人這番忙活,皆是大汗淋漓。卜懷抹了一把臉上汗珠,謂周氏道:“幸不辱命,公子體內火毒已解,只須服些清肺解毒藥物,便可痊癒。只是魂魄缺失之症,卻非老夫能解,只能開些培神固識的藥方,維持公子現狀。”
見姜述呼吸正常,周氏心事放下大半,忽聞卜懷所言,心又被吊了起來,急問道:“何人能解此症?”
卜懷捻鬚沉思一會,緩緩說道:“醫者能解此症者,唯譙郡華佗、長沙張機或能為之。魂魄驚散之症,除醫者外,巫者、道士亦有奇法可治。神通巫者,以甘陵甘始、陽城儉為最。道家唯琅琊宮最為神通,南華真人神仙中人,但多年不在人世行走,其徒子徒孫為數眾多,唯左慈、于吉兩位道長聲名最著。”
姜戰曾經出仕,見多識廣,老於人情世故,略一思忖,道:“甘陵屬冀州清河,陽城屬豫州穎川,譙郡亦在豫州境內,距此皆不太遠,重金前去延請,或許能夠請到。左慈、于吉兩位道長聞名已久,不知駐足何處,請卜醫師指教。”
卜懷思忖一會,道:“甘始、儉、華佗等皆遊歷天下,在家之時反而不多,能否請到要看緣分。于吉、左慈兩位道長,更是居無定所,老夫只聞其名,也不識其人,往年曾聽先師提起兩人,皆道法通天。公子為迅雷擊中而未亡,定是福緣深厚之人,只要盡心盡力求診,有緣人自會趕來。”
周氏出身廬江舒縣周家,二叔周景、大兄周忠先後出任太尉,出身名家大族。周氏為周家嫡女,精明能斷,雖是女子之身,才學識見不亞於男子。出閣以前,周家主母身體病弱,周氏十一歲代母掌管周家內事,處事公正,井然有序,周府上下俱稱道之。
周氏之父周泉原任齊郡郡尉,時姜家家主姜普任青州兵曹,兩人性情相投,關係十分要好,兒女年紀相若,自小定下親事。姜述之父姜乩為青州名士,師從大儒高經,歷任博昌縣長、臨濟縣令,為官清正有威,出仕以來年年考評皆優,年二十六升樂安太守。無奈天妨英才,出仕樂安太守不久,屬縣高宛出現役情,姜乩徵召醫者同赴役區視察災情,不幸
染上役病而亡。
姜乩為姜家長房嫡系獨子,姜普病故以後接任族長,染病身亡以後,支房有人欺負長房孤兒寡母,意欲謀奪族長之位。周氏熟悉人情世故,思事慎密,喪期初過,便聯合長房六叔姜戰,化解諸番明槍暗箭,據理力爭,強壓支房,終為獨子姜述爭得族長之位。因姜述年少,以周氏為主、姜戰為輔主持族中事務。
周氏日常精明幹練,閤府上下即敬又怕,今日獨子性命垂危,這才方寸大亂。此時姜述神智雖然未復,性命卻已無虞,周氏心態漸趨平穩,思忖片刻,招呼親信家丁進屋,安排眾人分赴各地請人。
延醫之事剛說出開頭,門房忽然來報:“有位道長,自稱左慈,上門求見。”
周氏、姜戰、卜懷皆喜,一齊出門相迎。左慈鬚髮斑白,臉長如驢,相貌古奇,雙目炯炯有神,身上道袍雖舊,卻十分潔淨,步履輕快,飄飄然有神仙之態。眾人迎接左慈入廳,引見完畢,卜懷整理衣裝,躬身施禮道:“在下少年學藝之時,曾聞師尊提及真人大名,今日一見,面貌依與先師所言彷彿,道術通玄至此,讓晚輩佩服之至。”
左慈打量卜懷片刻,道:“莫非騰治之徒?”
卜懷恭聲答道:“騰治正是先師。”
左慈長嘆一聲,道:“往年與令師遊歷三輔,其醫術玄妙,救人無數,老道佩服之至。不料當日一別,再無相見之期,兩世懸途,讓人奠懷。”
第一卷姜述篇第2章穿越奪舍下
周氏心憂愛子病情,施了一禮,急求道:“請真人搭救小兒一命。”
左慈揮手止住,道:“夫人不必多禮。此次不請自來,乃奉家師之命,來為公子復魂。”
左慈之師為南華真人,在青徐交界海山相匯之處琅琊宮傳道,所授道徒雖眾,然得道家精髓者極少,大成者唯左慈、于吉名聲最為響亮。左慈得授《循甲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