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玉道:“做為叔嬸,我和欽澤該盡的心,左不過便是一年四時買些頑意,給兩件衣裳,不知在大嫂看來,這算不算看顧?”
周昭下午在竹外軒外遭了張君一頂,萬念俱灰,果真是萌生了死念,所以才會尋短見。聽如玉話音也是硬梆梆的,也知她必是生了疑心,恨不能表明自己必死的心以消羞憤,又道:“往後,我就把她交給你們,我無福看顧她,早晚都是要隨你大哥去的。”
一屋子的女眷皆是嘆息。如玉仍還是硬梆梆的語氣:“若大嫂果真想不開要尋短見,上吊跳井也不過眼不見的事兒。您死了確實是解脫,唯留下個孩子可憐。這府中死了大哥,還有仨兄弟,他們兄弟隨便拎出那一個來,自然也能託付小囡囡。
可說句實話,我和香晚,和悅,我們將來都會有自己的孩子。您生了小囡囡,眼裡便只有小囡囡一個,我們生了自己的孩子,眼裡也只會有自己的孩子。至少我做不到像親孃一樣待她,若香晚可以做到,你還是託付給香晚的好。”
楊氏覺得如玉話太硬了,剛想過去圓兩句,卻叫婆婆賀氏一把挽住。
周昭仰頭去看孩子,才不過八個月的小嬰兒,母親是她的糧袋,是她要探索這世界的兩條腿,是她要摸索一切的兩隻手,是她的一切。
她也知道母親躺下了,連哭都不敢哭,於站了一地大眼瞪小眼的婦人中,兩隻圓圓的眼睛緊盯著她,無論蔡香晚如何換調換抱的姿勢,於一瞬間就要扭過頭來,緊緊的盯著她。
周昭喃喃重複道:“為了孩子?”
如玉重重點頭:“你生了她,她便是你的責任。死有何難,不過閉眼而已。可她至少還得十幾年才能長大,你若能捨下她十幾年沒爹又沒娘靠自個兒摸索著長大,身為叔母,我也只能一年四時備上兩套衣服,再送些頑意兒,再多的做不了。”
周昭捉著小荷的手坐了起來,伸手道:“我的乖囡囡,快過來,給娘抱抱。”
孩子縮到了周昭懷中,不吭也不鬧,兩隻眼睛仍是緊緊的盯著她。周昭埋頭在孩子額頭上親了一口道:“三更半夜的,勞煩你們了,香晚,快些送祖母她們過去,天晚了,記得多帶兩盞燈。”
蔡香晚扶著賀氏出了院子,轉身問如玉道:“咱們都走了,就這樣留下大嫂一個人,她會不會再想不開?”
賀氏搖頭道:“不會。”
她中年喪夫,也曾險些捱不過來,於周昭的痛苦有更深刻的認識:“如玉的話雖難聽,卻也是實言,於其說些寬懷的話叫她覺得眾人舍不下她,倒不如這樣直直白白的告訴她,那孩子才是她活著的唯一意義。就算她仍還想不開,至少憋著一口氣要等這孩子長大,喪夫的悲痛總會漸漸淡去,只要能捱過這個當口,她會慢慢想開的。”
如玉也曾死過丈夫,但那與張震不同,陳安實的死用了兩年時間,從一個眉清目秀的年青人一點點瘦成一把骨頭,兩年的時間足夠她做好送走他的準備。而且他們之間沒有孩子,所以她無法體會周昭那種突如其來失夫的痛苦與絕望。
可她也曾險些熬不過來,習慣了綿白羊一樣的陳安實在她忙碌一整天后,坐在西窗下等她回來,他喪後的那幾日,恨不能就此搬到墳地裡去,好仍能持續曾經的日子。
她不敢將自己的軟弱和痛苦坦露給別人看,概因不是親身體會,別人不能理解那種痛苦。怕要引起別人的厭煩,她甚至連突如其來的悲傷也要強抑,概因突然的失態總會讓別人覺得難堪。
謝天謝地,那時候恰有個張君出現,時時在她眼前晃悠,孩子一樣無助的在那村子裡處處碰壁,分擾了她的注意力,讓她熬了過來。
*
自打歸京之後,張君連著幾日都宿在皇宮,如玉暗猜他今天估計仍還是想要哄哄自己,抽空兒跑出來說兩句甜言蜜語,遂也興沖沖赴約。
一早用罷早飯,她仍還穿了昨日的素服,罩上青紗外罩,發兒攏的高高銀釵挽著,描紅了唇兒攬鏡自顧,覺得自己很像個思春的小道姑。
她不跟餘人打招呼,只帶個小丫丫,叫柳生套好馬車,一輛小馬車得得,直接奔皇城門外而去。在皇城外下了馬車,如玉自言道:這可是趙蕩平日的老路,千萬不要撞見了他才好。
好巧不巧,不想見什麼來什麼,趙蕩因皇帝宣詔而入宮,騎著高頭大馬得得而來。他遠遠便瞧見如玉打扮的個小道姑一樣在皇城外站著,一臉傻樂的樣子,心中千般不順遂,於這五月的豔陽下,卻於看到她的那一刻,所有陰霾一掃而空。
如玉直到丫丫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