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來來去去似乎對他並沒有什麼影響。偶爾,無意中遇到某個難題,開泰帝下意識道:“宗賢,你怎麼看。宗賢?”一抬頭,望著滿屋沉默不語的大臣,目光落到尚且青澀章年卿身上,淡淡挪開,又點了一人,若無其事道:“尚文賀,你說。”
整個過程沒人提河南的事,彷彿今晨那個河南提塘官不曾來過一樣。
小朝議散後,章年卿等人又馬不停蹄趕到大殿外,跟著諸位大臣位列朝班。章年卿如今是閣臣,朝班名次自然朝前提了提。章年卿除了年輕些,論資排輩基本不輸誰。不多時,已經站到馮承輝並列的地方。
馮承輝在內閣是光桿大學士,在朝中也沒有擔任什麼官職。按理說,應排在章年卿身後。可章年卿是他的學生兼女婿,道理上,章年卿應該居於其後才對。
翁婿二人互相謙讓了半晌,司禮大太監已經出來唱名,兩人還沒站好。馮承輝拉著章年卿胳膊,往自己前面一杵,“好了。天德你就安安寧寧站這裡,江山代有才人出。我這個做長輩的應禮讓你才是。”
不待章年卿說什麼,又拿話堵住他的嘴,“我知你孝順。可在朝堂上是講孝順的時候嗎。快站好。”章年卿一噎,下只好轉身,剛站定。皇上便來了,隨諸人一起跪下,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整個早朝的過程都很順利,小朝議後大小事基本都已拿出章程,如今不過是再在文武百官面前走一遍過程。
如今朝堂上齊王黨一家獨大,齊地之人揚眉吐氣,其他人忍氣吞聲,實在沒有什麼意思。還是二宗在時朝堂更熱鬧些,小朝議時有不順心,在皇上這裡佔不了先的。朝會上便有一場硬仗要打,譚劉兩派官員爭執不下,經常大打出手。
最有名的是開泰三年開恩科的時候,因調派官員一事上,鬧出了人命。
那時開泰帝權力還沒有這麼大,還逼著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