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記得沒錯的話,秦睿太后可是陳國人,現在整個秦國上上下下都由秦睿太后把持朝綱,秦陳兩國本應更加和睦才是,怎麼反而背道而馳呢?
十年峰會向來是諸國解決矛盾紛爭的地方,然而這兩國人看起來,好像一點交談此事的意願都沒有。
張培青看看眾人的臉色,轉了轉眼睛,面帶微笑走到秦國隊伍中。
“秦相國有禮。”
“哦,原來是張先生,有禮有禮。”秦相國急忙回禮,“張先生這是?”
張培青打哈哈,“此處風光優美,不過是找秦相國說說話。”
秦相國頓時瞭然,點頭:“我知先生來意,莫不是要問秦陳兩國不合的事情?”
這件事情說來也倒黴,偏偏牽扯到了楚荊,楚國人會來詢問,在他的意料之中。
“我太后乃是陳國人,此事天下皆知,只是不瞞先生,陳國人實在欺人太甚。仗著有太后的關係,肆意詆譭辱罵我秦國,秦國怎可嚥下這口氣?”
“真有此事?先生又是如何得知?”
“先前本是細作回報,只是念在太后份上,秦國人不好開口。可是後來那陳國大良造在陳國國宴上,當眾羞辱秦國,說寡君懦弱無能,此等大恨實在叫人慾將那豎子烹而啖之!”
張培青雙手攏在袖子裡,不發一言。
其實各國之間本來就跟鄰里相處一樣,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重點在於這些小事引發的後果。
陳國大良造是陳國皇室親族,性格急躁,沒什麼真本事,說出這樣的話不足為奇。
再說了,秦王懦弱本就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只是大家都不好說罷了。
“陳國之事傳回國內,寡君震怒,於是發兵而下攻打陳國。至於後來那業涼百姓……業涼本就是秦國邊境,魚龍混雜,混進些外人也是常事。”
他說著悄悄窺了窺張培青的臉色。
楚國國大兵強,張培青又是楚太子跟頭紅人,天底下誰不想在她面前說上幾句話?
只是張培青此人看似溫文爾雅,實則和那百里仲華一個性情。
要想真正叫他們記住,除非有利可圖。
聽說張培青並不是楚國人,也不知道她本是哪裡的。那國君真是昏庸,此等賢良居然拱手讓給楚國,愚不可及也!
秦相國的話只有一半能相信。
不用腦子想都知道,發兵這麼大一件事情,秦王怎麼可能不經過太后就擅作主張。
陳人當眾羞辱秦王,秦太后就算再向著陳國,也要顧及秦國人的臉面。何況依照秦太后雷厲風行的性格,陳國在她眼中,應該是不算什麼的。
大概秦陳的事情,天下人都會以為,只是秦太后逼不得已才向孃家下手。但是,如果秦太后的本意,就是攻打陳國呢?
秦陳兩國從前素來交好,起碼看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