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兄,這個窟窿就是楊老令公頭撞的地方。”譚佳偉解釋道。
楊勝武撫摸著這座碑,李陵碑一晃,但沒倒,心想,楊家前輩為了大宋江山可謂殫精竭慮,可遇上了殲臣擋道,可憐沒死在沙場,卻死在殲臣的算計之下,可以說死得有些冤枉。
“楊兄,這李陵碑無論你怎樣推都不倒。”譚佳偉說完上去就是一陣猛推,可不是,眼看得搖搖晃晃,可就是不倒。
“這或許就是楊老令公精神屹立不倒的象徵。”楊勝武嘆口氣說。
看完了李陵碑,到了蘇武廟,見昨天受傷的人傷勢穩定,楊勝武這才放下心來。
一天沒見面,沈學亭見了楊勝武好像有幾天沒見似的,臉上都是依依不捨之意。
沒幾天,碗窯村的周美雲和苑愛靜他們也上山來,兩狼山漸漸恢復元氣。
這期間,“雁北狼”提議讓楊勝武當三大家的,可楊勝武極力推辭,沒辦法,眾人就推舉苑愛靜為三當家的,外號叫“紅半天”。楊勝武在大家的熱情邀請下,當了兩狼山的軍事顧問,位居“雁北狼”之下,每次擺座椅,都在苗長青之下,“霸王鼎”馬俊富之上,眾人也就慢慢認可了這位位居第二的軍事顧問。
苑愛靜和周美雲也成了好姐妹,就住在朝陽洞右側搭建的房子裡,專門成立了一個女兵隊。這期間,附近陸陸續續有投奔兩狼山的人來,有男有女,人數雖沒有原先的人多,但也有了六七十號人。
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廟菩薩頂
自從第二戰區司令閻錫山下令全線撤退後,有部分軍隊從代縣向忻口集結,有部分軍隊隨同閻錫山轉道五臺山向忻口集結。張培梅率領的執法隊就是轉道五臺山的。
執法隊到達臺懷鎮時,這裡到處是撤退的軍隊。
執法隊直屬火狐小隊飛鷹小組的成員因為都是蒙古人,而張文智曾經答應巴力基到五臺山時准許他們集體朝拜,事關重大,自己做不了主,也因為隊長常如海押送李服膺到太原不在,只好請示副隊長閻百勝和高寶存。兩位副隊長商量後,覺得也做不了主,就決定上報張培梅,讓張培梅定奪此事。
當下,張文智和閻百勝一起趕往顯通寺。
張文智和閻百勝到了顯通寺,便向哨兵通報。哨兵向閻錫山的侍從長劉瑞峰彙報後,劉瑞峰親自到門口迎接。
“什麼風把閻隊長和文智老弟給吹來了?”劉瑞峰一見閻百勝,笑著說。
“有勞劉兄了,煩請劉兄給通報一下張總監,就說火狐小隊飛鷹小組的蒙古人想要到菩薩頂朝拜,你也知道,這韃子人就喜歡拜神。”閻百勝老實回答。
“哦,你們的執法隊可出名了,竟然還有蒙古人,是不是文智老弟帶來的蒙古人呀?”
“是的,這不在鐵角嶺多虧這些蒙古人嗎。”張文智努力把蒙古人的功勞說得重些。
“你們進來吧,等我進去彙報一下。”劉瑞峰邊走邊說。
“謝劉兄,等哪天我們消停了,我讓這張文智請您吃頓飯。”閻百勝一聽,趕忙使眼色於張文智。
“劉侍從長,一定,請頓飯是小事。”張文智焉能不知閻百勝的意圖,立刻爽快地答應。
“那好,謝了,我記著這頓飯呢。”劉瑞峰說完,就匆匆走進了閻錫山等人在的禪房。
在臺懷鎮顯通寺裡,張培梅正在陪同閻錫山,一同在座的還有第二戰區總動員委員會主任委員續範亭。
續範亭,著名愛國將領。1893年11月27曰生於山西崞縣宏道鎮西社村(今屬定襄縣),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35年,續範亭以中將總參議的身份參加國民黨五大,面對蔣介石的對曰不抵抗政策,親往南京呼籲抗曰,遭拒後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殺,舉國為之震驚,並在南京中山陵拜謁時悲憤地寫下《哭陵》一詩要求抗曰,詩云:“赤膊條條任去留,丈夫於世何所求?竊恐民氣摧殘盡,願把身軀易自由。”
劉瑞峰進了禪房,向張培梅小聲說:“張總監,執法隊的閻隊長和張文智來,說是飛鷹小組的蒙古人要到菩薩頂朝拜一下,特向您請示。”
一旁的續範亭耳尖,聽得蒙古人、菩薩頂等詞,有些奇怪,問道:“小劉啊,啥蒙古人和菩薩頂的?”
閻錫山也有些摸不著頭腦,問道:“大聲點,怎麼回事?莫不是偽蒙軍打來了?你給們說說。”
“回會長的話,是張總監執法隊的飛鷹小組裡有些蒙古人,哦,就是張文智收編的偽蒙軍,他們要求到菩薩頂朝拜。”劉瑞峰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