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期,大焱軍事最為強盛的狀態之下,同時面對三四個國家的侵略,也足以讓人焦頭爛額,更何況大焱剛剛結束北伐,國內物資空虛貧乏不說,還剛剛經歷了一場大天災。
張憲非但熟讀兵書,對大格局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而且對北地戰況也瞭然於胸,趙文瑄畢竟不滿二十,雖然有著王子的身份,但還是知情識趣地將彙報工作交給了專業人士。
張憲早已準備妥當,便將所有的情況都說了一遍,諸軍將領一聽,也是心頭憂慮重重。
他們早先還對這次北伐有些信心,但現在卻是震驚之餘,還感到淡淡的絕望。
想要憑藉大焱一國之力,抵抗西夏蒙古女真和大遼,瘋子才會覺得有可能成功。
綜合各國軍力,雖然後遼最弱,但由於與大遼結盟,又是百多年來的老對手,後遼對大焱的情況知根知底。
而西夏人戰鬥力儲存得相當完整,並沒有經歷過什麼大戰爭的失利。
女真雖然在上京一戰之中大敗而歸,甚至傷筋動骨,但金國女真人從來不以人數多寡來衡量勝負,他們的鐵騎儲存下來的數量也相當可觀。
至於蒙古,這個部族彼時很弱小,前番曾經跟大焱結盟,攻打遼國,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也足見他們的強悍,如今他們得到了能夠擺脫後遼掌控的機會,自然是不會放過的。
而更重要的是,蒙古人實力不知,卻又有著隱宗的主力在替他們運籌帷幄。
根據張憲的情報,繡衣指使軍在大定府已經開始往蒙古部族的方向滲透。
最新傳遞回來的軍報稱,蒙古部族已經收服了回鶻殘部,以及西北方向曾經河湟吐蕃的部分部族軍隊,想必這就是蒙古部族補充兵力的最主要源頭了。
無論回鶻還是吐蕃,他們都是歷史悠久的遊牧部族,他們全民皆兵,而且戰馬不僅僅是他們的交通工具,還是他們的作戰工具,更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東西。
這些人就如同党項人和羌族人一樣,乃至於跟女真人也一樣,都是馬背上成長起來,並以死在馬背上為最終榮耀的部族。
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也難怪這些將領們會沉默不語,久久無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來。
因為到了這個程度,很多人心裡已經湧現出了失敗的預感,人都說雙拳難敵四手,更何況大焱要面對四個敵人!
“這等樣的情況,局勢已經相當不利,分兵無異於找死,以我之見,還是集中兵力,退守長城各處隘口吧。。。”
劉延慶的戰略得到了王稟等人的一致同意,漢民族自打有長城以來,長城就是最為固若金湯的壁壘,是防禦異族入侵最堅不可摧的防線。
如今他們在兵力上捉襟見肘,如果還要四處分兵,非但無法逐個擊破,還要被斬手去腳,無異於將自己的力量主動送到敵人嘴裡。
雖然劉延慶等人一直沒有太大的建樹,在上次北伐也是借了青壯派的春風,但不得不說,此時他們提出的戰略,是那麼的合情合理。
而且要退守長城,也就意味著要從大定府撤退,要放棄燕雲的一些地方,這也同樣需要極大的魄力。
然而蘇牧心裡卻認為,劉延慶等人的想法並沒有錯,但面對四個人,還要選擇防守,能不能守住另說,單說防守是極其長期和需要極大補給的事情,國內能否支撐得住長期防禦戰爭的補給消耗才是重點。
隱宗能夠提出這樣的策略,能夠將這些軍隊聯合起來,分明就是要將大焱徹底分掉,他們會止步於長城?
無論是女真、蒙古還是党項,對大遼都有著不可遺忘的國仇,然而隱宗卻能夠他們不計前嫌,接納大遼加入聯盟,這就已經足夠說明,隱宗此次是志在必得。
因為就算他們不招納遼國加入,他們憑藉地理和兵力上的優勢,也同樣能夠打垮大焱和遼國,只不過時間要長一些罷了。
這也足見他們想要毀去大焱的迫切心情,在這樣的情勢下,再堅守的話便真的沒有一點機會了。
蘇牧作為主帥,確實有著影響決策的能力,但並不能乾綱獨斷,仍舊要尊重其他將領以及監軍們的意思。
太祖將這一套壓制武將的官制發明出來,並延續了百餘年,可不是沒有道理的。
眼下蘇牧掌控著絕大部分的大焱軍兵力,如果他臨陣倒戈,大焱不需要別人來攻伐,就會落入蘇牧的手裡了。
所以諸如劉光世和楊可世等人的幾千兵馬,他能夠堅持己見,我行我素,但在大戰略上,他根本無法做到隨意指揮,他必須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