砩稀�
始可汗率領著三萬金帳汗國的異族軍隊,從極其遙遠的留裡克王朝出發,如今終於走到了半途。
他們本該早就抵達南方戰場,對於他們而言,在大焱北方的遼國,都是南方。
此時雖然已經是三月中,但他們仍舊在忍受著嚴寒的天氣,或許也正是這般極端的天氣,使得他對留裡克大公們的勸說和遊說,變得那麼的容易,因為他們嚮往更溫暖的天氣,更富饒的土地!
想要組建這樣一支大軍,始可汗也遭遇到了留裡克王朝的阻撓,並在國內爆發了內戰,這才順利成行,這也是減緩他征討南方腳步的主要原因。
眼看著他們就要進入大漠,始可汗卻沒有半點擔憂,反而有些躍躍欲試。
因為隱宗的老君館早已遍佈北方,為他勘測出最為精確和安全的路線,他來時就是走的隱宗路線,不會像楊可世和劉光世那般,需要在草原和大漠之中冒險。
他們的路線極其明確,一路上哪裡有綠洲,哪裡有水源,哪裡有補給的地方,他們都早已探測清楚。
只要他們進入大漠,能夠干擾和阻撓他們的人就會望而卻步,他們的速度反而會更快,行軍也會更加的順暢。
為了能夠更順利地透過大漠,即便天色還當午,是個行軍的好時機,他們仍舊選擇駐紮下來,做進入大漠前的最後一次休息。
始可汗也沒有想到,大漠裡會存在一支足以將他們打穿的敵軍,他並沒有往大漠裡派出斥候,因為他跟所有人一樣,都認為大漠裡不可能有敵人。
而且他們在大漠裡有很多據點,佔領了沿途的綠洲和水源,為他們探路打前哨,做好準備接應大軍。
即便有敵人,這些前哨站也會及時發來示警,只是他們沒有想到,那些前哨站之中的一個,已經全軍覆沒,根本就沒來得及示警!
這是他們渴望已久的大戰,楊可世和劉光世帶領著軍士們,如同找死一般深入千里,吃盡了苦頭,可不就是為了這一戰麼?
然而楊可世卻讓他們撤退了!
因為這裡還是金帳汗國的領地,還是留裡克王朝的邊境,一旦在這裡爆發戰爭,就算他們擁有突襲的優勢,也無法取得最大的殺傷效果。
這些人還沒有離開故土,他們仍舊有著依賴,他們的軍心士氣仍舊高漲,他們秣馬厲兵躍躍欲試,此刻正是他們戰意鬥志最為旺盛的時刻。
所以楊可世要避開他們,他要後撤,絕不能引起敵人的警惕,他要等待最佳的時機!
劉光世很快就得到了楊可世的情報,並如同楊可世那般,退入了大漠之中。
數千重騎在加上劉光世的數千輕騎,雖然路上損兵折將,水土不服病死了不少弟兄,但他們的戰力仍舊還在。
如此龐大的軍隊,想要隱藏起來,並不容易,而且大漠上一望無際,沒有太多的遮擋,更加不可能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楊可世與劉光世的想法不謀而合,他們都將伏擊的地點,放在了他們洗劫過的那個綠洲據點。
想要抵達那個據點,楊可世和劉光世的軍隊只需要一天的時間,而始可汗的隊伍卻需要兩天三天甚至更久,這將給楊可世和劉光世足夠的準備時間。
而他們已經將綠洲據點的資源全部掠奪,在保持他們自身補給的同時,也奪去了金帳汗國補充物資的第一個據點。
這些大軍的負重並不多,不足以讓他們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長途行軍,這也是他們為何要沿途尋找補給點的原因。
從邊境離開之後,他們會進入茫茫大漠,即便已經做好了準備,他們仍舊會失去故土的那種歸屬感。
與漢人不同,這些異族人血脈裡充滿了探險的因子,便如同後世的荷蘭和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他們在海邊,在航海技術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於是他們就駕船出海,四處探險掠奪。
這些基輔羅斯人也充滿了探索其他領域的激動,他們不是安土重遷的漢族人,他們沒有千百年來的思想教育,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束縛。
所以當他們進入大漠之後,遠離故土,而又沒有抵達目的地,沿途又早已準備好補給,他們根本就不需要擔心太多,從而放鬆警惕。
而這個時候,才是楊可世和劉光世發動突襲的最佳時機!
在第一個據點之前,他們會將身上的口糧和飲水消耗殆盡,而據點的物資早已被楊可世等人奪取,楊可世做出決定之後,便會將據點裡剩餘的物資,全數毀掉!
如此一來,就算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