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綰溫男忻�睢�
從一名團長到師長,從中校到少將,蔣方震、蔡松坡、張潤農三人用了大約一年的時間,這樣的晉升速度恐怕在陸戰隊以後的年歲裡很難被打破,甚至在整個華軍軍隊系統引起軒然大波。不過海軍一項比較封閉,陸戰隊的內部行政事宜還輪不上陸軍和空軍插手干預,呂海強硬的壓下了外界的質疑,只是三名年輕的少將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
蔣方震自問還達不到“任他雨打風吹去、我自巍然不動”的境界,剛剛晉升少將師長的時候他對於下屬稱呼自己的方式還很不適應,與蔡松坡、張潤農交談過後發現他們也有類似的想法。三人曾聯袂向上級詢問晉升的原因,得到的回答是年輕的陸戰隊需要年輕的將領,國家承受得起年輕的代價。
壓力往往會讓人崩潰,但對於意志堅定的人來說,壓力會轉化為動力,而蔣方震三人就是意志堅定的人。擔任師長後三人在幾個月內就獲得了屬下的認同,所謂的認同,就是能帶領自己打勝仗,並讓自己活下來。
陸戰一師的登船速度很快,當傳來物資吊裝完畢的彙報後,離出發就只差一個條件——等待海軍護航分隊的匯合。海戰勝利後來不及分享勝利的喜悅,海軍就要分出一部分承擔護航任務,第一護航分隊的十艘戰艦已經從湛江軍港出發,大約三個小時後就會抵達舟山與運輸船隊匯合,屆時就是出發的時間。
與指揮層再次研究一番地圖,並將作戰計劃核實一遍,試圖尋找計劃中的漏洞。這是蔣方震擔任師長後的第一仗,也關係到第二次北伐的最終結果,容不得半點差錯。
兩個小時後眾人登船,蔣方震活動一下有些僵硬的脖子,進入軍官艙室休息一下,然後檢查隨身佩戴的手槍和從後勤部門要來的衝鋒槍,到了戰場上沒有理論上的後方,指揮部也不是絕對安全的,而且這位師長也習慣將武器隨身攜帶,到了戰場上後,不仔細看,找不出師長和一名下士的差別。
7月16日下午五點,船隊離開軍港駛入東海,並轉向北方,搭載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前往預定目標。在上海港還有第一軍正在裝船,他們將負責陸戰隊登陸作戰後的縱深進攻。目標,河北省秦皇島港。
又是負責主要作戰任務啊,蔣方震有些感慨,沒想到在第二次北伐總陸戰隊還可以承擔如此重要的作戰任務。從德國人手裡接手後,蔡松坡率領的陸戰隊二師已經駐紮在青島港,就只有張潤農的三師沒有得到作戰任務,想必潤農正在跳腳吧!
第三百零六章膠州灣
【最新播報】明天就是515,起點週年慶,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禮包書包,這次的515紅包狂翻肯定要看,紅包哪有不搶的道理,定好鬧鐘昂~華軍總參仔細考量後選擇將青島港和秦皇島兩地作為主要攻擊目標,並以青島港為基地,攻略山東地區。以秦皇島港為基地,截斷盟軍退路,並攻略北京和天津地區。
相比海路運輸,雨季的江淮地區河流縱橫、道路泥濘,大別山地區地形崎嶇複雜,在沒有鐵路的情況下都不適合大規模部隊的後勤補給。反而是海路運輸成本低廉、效率較高,在取得制海權的情況下,海路成為華軍的首選。
而且盟軍主力聚集在黃河一線至京津的平原地區,只要截斷北方京津通往東北的道路,就能徹底封鎖盟軍的撤退路線。而從青島出發開始進攻的好處是,山東地區相對乾旱,道路交通狀況良好,還能避開防守嚴密的黃河防線,直接攻擊盟軍的腰腹部位。
離開祖國多年的青島迴歸,民眾和軍人們還沒有來得及感受祖國的溫暖,就發現這裡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軍營。蔡松坡率領的陸戰二師接手青島後立刻建設軍營、物資存放基地等設施,目的是為後續大軍的到來做好準備。另外,依託德國人建設的外圍防禦工事和後方運輸來的海量鋼筋水泥,陸戰二師將青島陸地一面建成了四個牢固的要塞,與總部位於濰坊的日軍華北集團軍第一軍形成對峙狀態。
另外青島以東的膠東地區被華軍同時接管,日軍似乎也預料到華軍將從青島進攻山東腹地,強迫當地民眾建設防禦工事,但是在缺少鋼筋水泥物資的情況下,不過是些石質堡壘。防禦水平值得懷疑。
從15日開始,日軍第一軍防禦陣地的天空上就經常出現華軍偵察飛機的身影,這些狂妄的飛機通常以雙機編隊的形式執行偵察任務,有時候還會俯衝到低空掃射陣地上的日軍士兵,讓人煩不勝煩。長此以往不僅部隊的部署情況被摸得一清二楚,最重要的炮兵陣地、後勤儲存倉庫也會被找到。戰鬥開始後將處於絕對不利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