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的建築工人和礦山工人,代價是極高的死亡率。每一處軍營都有幾個填屍坑,日本人將死去的原住民拋入裡面,撒上石灰,任其慢慢腐爛。
勞倫都不知道這段時間是怎麼挺過來的,第一次看到那些東西時要不是姜茂盛一把捂住自己的嘴巴,恐怕已經暴漏了。他迫使自己將思維放在偵查得知的軍事情報上,日本人在山區擁有三個相對獨立的據點,每個據點大約有四千人,外圍五公里範圍內都是日本人的哨所和巡邏兵,以當地原住民輔助。據點四周由坑道和土木火力點築成的防禦線。
三個據點之間相距大約在六千米左右,呈三角形分部,很難一次性的將其包圍,除非動用超過一個師的部隊。但包圍後也容易因為地形等原因導致敵人突圍,在這茂密的大山叢林中出動大規模的軍隊。對於熱兵器時代的華軍來說就是個災難。當然,如何圍剿這群日軍那就是總參和第四軍軍部的問題了。
這樣的地形對於兩個山地旅來說也算得上是困難,最難的地方在於如何一次性的解決所有日軍。不被其逃跑造成更多的麻煩;其次是如何讓大軍秘密靠近日軍據點不被發現,從而在最近的距離上發起攻擊;第三是如何運輸那些步兵炮。
要想攻破那三個據點,就必須要有步兵炮的配合,從偵查得知日軍據點內是存在火炮陣地的,而且據點外圍的工事也需要火炮來摧毀。但是在山地中運輸步兵炮非常困難,許多地方馱馬都無法透過,道路狹窄到只允許單人通行。最後的決定是攜帶火炮,道路的問題就交給工兵營解決,這是作為領導一貫的風格。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將其交給下屬,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