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部分

的喊聲讓趴在地上的清軍士兵再次鼓起勇氣前進,越接近國民軍陣地,火力越密集,射擊的火力點也越來越多。兩股攻擊波近四千人讓陣地正面的清軍密度非常大,機槍和迫擊炮發揮出了最大的功效,成片的清軍士兵倒在進攻路上。

呼嘯的子彈讓這些清軍從福壽膏的刺激中醒悟,開始有人往後跑,跟在後面的督戰隊受到了嚴峻的考驗——往回跑的清軍越來越多。

憑藉強大的火力,國民軍指揮官面對清軍時往往願意冒險和以少打多,一團派出三個連迂迴到了清軍陣地左側,以不到一千人的兵力向數倍於己的敵軍發起突然攻擊。攻擊猛烈而有序,國民軍士兵不急不緩的掩護前進,機槍和步槍交替開火,始終沒有讓火力出現停頓。

正面陣地上也發起了反衝鋒,如猛虎下山一般勢不可擋,清軍大面積的跪地投降,僥倖逃回的清軍發現陣地也遭受到了攻擊,這裡也不安全,繼續跑!兩面夾擊之下,清軍崩潰。此戰,一團以寡擊眾,消滅清軍兩千餘人,俘虜四千餘人,自身傷亡三十六人,並趁機攻佔新餘,開啟了通往南昌的南大門。

幾乎與新餘之戰的同時,第二軍第一師與第二師北上宜豐地區,攻佔此地後第一師繼續北上,準備攻佔九江,切斷江西清軍的退路,第二師向東直接攻打南昌。

浙江方面第三軍的攻勢也很快,其先頭團憑藉摩托車等機動工具,已經抵達金華外圍,準備享受金華火腿的味道。第一師沿海岸線北上,先後攻佔溫州、台州,現正向寧波進軍;第二師攻佔文成、雲和,目標直指衢州;第三師攻佔麗水、永康,從中路進軍。三路大軍齊頭並進,最後將在杭州匯合。

北伐戰爭的順利並不能使呂梁放鬆下來,與張之洞會面之後他火速趕回廣州。10月18日這天,他接到了呂四送來的秘密電文,來自倫敦的訊息,英國已經決定派出駐新加坡的遠東艦隊,炮擊廣東沿海,以報復長江上驅逐艦被擊沉的事情。

這份電文讓呂梁意外的是英國竟然用了好幾天才做出決定,高傲的日不落帝國肯定不會對驅逐艦的沉沒善罷甘休,報復是必然的,甚至呂梁都做好了戰爭的準備。第五軍和第七軍都沒有參加此次北伐,就是為了準備可能發生的戰事。

只是命令遠東艦隊炮轟沿海,這說明英國還沒有做好與遠東地區一個地方軍事強權進行戰爭的準備,或者說他們根本不想發動這樣一場戰爭。很簡單的解釋,付出和收益並不成正比,失去中國南方市場和失去幾十萬英國士兵的性命、付出鉅額的戰爭經費、德國趁虛而入等這些比起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再說,英國透過外交途徑與振國黨的交涉表明,振國黨呂梁並不像徹底交惡大英帝國政府,驅逐艦的沉沒只是意外而已。一場規模不小的沿海炮轟行動足以平息國內泛起的怒火,市場也不一定會失去。

英國人自欺欺人,單純的以為振**沒有海軍就可以為所欲為。海軍不出動並不意味著沒有海防,兩廣和福建沿海密密麻麻的岸防工事足以保證沿海地區的安全,尤其是廣東地區,軍工廠生產的大口徑火炮(超過220毫米)全部用在了不用移動的岸防工事上,光是在廣州附近就有兩百多門大口徑火炮。這些巍峨聳立的大炮足以給遠東艦隊一個深刻的教訓,用大炮開啟國門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振國黨也不是滿清政府,事實證明,用老眼光看人,吃虧的是自己。

倫敦的電文並沒有要求遠東艦隊出兵的日期、炮擊地點、出動規模等,這些需要遠東艦隊自己決定。調查局在新加坡遠東艦隊內部的特工也沒有進入足夠可以獲取到那些情報的位置,這樣一來就需要做好全面準備,防範每一處可能遭受炮擊的海岸。

英國遠東艦隊之前其實一直叫“中國艦隊”,駐地在香港。廣東革命起義後為了保證艦隊的安全,將錨地轉移到了新加坡,並更名為“遠東艦隊”,但為了保證英國在遠東特別是中國的利益,遠東艦隊經常在香港、上海、長江等地區巡遊,被擊沉的三艘驅逐艦就屬於遠東艦隊。

那三艘驅逐艦是1900年更新的鐵甲艦,艦船的損失讓遠東艦隊艦隊司令費力曼特爾暴怒不已,三艘艦船上近六百名海軍官兵、學生兵的損失更讓人覺得痛心。英國海軍能縱橫全球,靠的不是裝備著最先進的戰艦,而在於其組織和訓練,尤其在與其有遠大的理想和健全的制度。人才的損失最讓人痛心。

終於等到倫敦的命令後,費力曼特爾立即下令遠東艦隊做好出擊準備。在19世紀後期,中國艦隊由於更新速度慢,戰艦水平落後於日俄兩國,尤其是中日兩國購買了新式的鐵甲艦之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