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21部分

僅是指類似於戰斧的導彈,比如魚叉、飛魚這一類反艦導彈也可以稱之為巡航導彈。說白了只要不是以彈道飛行而是在大氣層以內進行類似飛機一樣機動的導彈都可以稱之為巡航導彈。

那麼蘇聯這個T2專案屬於哪一類呢?屬於戰斧那一類,這種巡航導彈只承擔對地戰略打擊任務,屬於T1專案的補充。而T1專案的指標在那個年代算是非常高了,連帶著T2專案的指標也定得不是一般的高。按照總裝備部的要求,T2也要能攜帶核彈頭,最大射程不能低於300公里。

你想想當年的核彈有幾噸重,T2這種巡航導彈要能夠攜帶這麼大一個彈頭,那體格該有多大。就是這一條就讓蘇聯的設計局和設計師們望而卻步。

反正當時沒人敢接這個專案。足足冷了有三個月,當李曉峰追問起T2的專案進度時才發現總裝備搞瞭如此大一個烏龍。尼瑪彈頭都有幾噸重還要能飛三百公里遠,還是飛航式的,這導彈得多大?

李曉峰發現了這一點之後,立刻就做出了指示,將可以攜帶核彈頭這一條從專案指標中刪掉了,改為能夠攜帶一枚五百公斤常規彈頭。

李曉峰覺得,這一下總不會繼續冷場了吧?只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蘇聯的設計師和設計局依然是不給面子,還是沒有人願意接手T2專案。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戰時,大部分設計局和設計師的任務都是排得滿滿的,大家都忙得跟狗一樣,哪裡有空搞什麼巡航導彈。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李曉峰第二次插手,也就在米格設計局和拉沃契金設計局在先進動力戰鬥機專案上分出高下的時候,李曉峰做了一個決定,讓拉沃契金接手T2專案。

可能有同志要說你這是胡來了,拉沃契金可是設計飛機的,你怎麼讓他搞導彈去了?這不是讓他半路出家嗎?這不是浪費人才嗎?

還真不是這麼回事,拉沃契金賴以成名的是設計戰鬥機不假,但是歷史上輸給了米格15之後,這位就基本放棄了飛機專案,全面轉入搞導彈去了,其設計的第一個導彈型號就是V300,即S25金鷹導彈系統。

可能大家對S25和金鷹這個名號有些陌生。其實這就是西方叫的薩姆1防空導彈。而後面名氣更大的薩姆2就也是S75導彈系統也出自於這位設計師之手。而他的設計局後來也特別擅長搞導彈,在衝壓發動機上可是一把好手。

當然,李曉峰也沒有把雞蛋全部裝在一個籃子裡。他給T2專案選擇了兩個設計局,第二個設計局就是米亞舍夫。

米亞舍夫其實跟拉沃契金差不多,都是半路跳槽去搞導彈的。歷史上的1951年,當慈父鋼鐵同志要求圖波列夫研發噴氣式戰略轟炸機而被老設計師斷然拒絕之後,鋼鐵同志是勃然大怒,直接就給圖波列夫踢到一邊,任命當時剛剛48歲的米亞舍夫去搞這個專案。

那時候的米亞舍夫基本沒有什麼建樹,僅僅是二戰期間以囚徒的身份在圖波列夫手下工作過一段時間。不過斯大林看人的眼光還是不錯的,米亞舍夫雖然搞戰略轟炸機一般,但是搞導彈卻還是很有建樹的。

不過在1944年,當李曉峰命令拉沃契金和米亞舍夫去搞巡航導彈的時候,這兩位確實顯得不太樂意。拉沃契金還想在飛機上扳回一局,而米亞舍夫則想設計轟炸機。不過在當年的蘇聯設計人員只能跟著******的指揮棒走,不聽中央首長的命令,你這是想要作死麼!

所以在1944年6月,拉沃契金和米亞舍夫是不情不願的開始了巡航導彈的專案。說起來也是有意思,拉沃契金和米亞舍夫的巡航導彈方案相當的類似,都是兩級導彈方案,第一級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助推器),第二級採用衝壓發動機(巡航發動機)。

其中拉沃契金的設計方案為350,或者叫V350。整個導彈採用集束捆綁式助推器,助推器和彈體並列,兩者長度也差不多。V350的巡航級跟飛機的平面對稱氣動佈局類似,由圓柱形彈體加上主彈翼和尾翼組成。巡航級彈體採用的發動機是邦達爾尤科設計局(OKB670)研製的RD12U液體衝壓發動機,這實際上是在RD40型發動機上改進出來的。該衝壓發動機採用頭部激波錐多波系進氣道,激波錐後就是直通式衝壓燃燒室。

跟噴氣式發動機相比,衝壓發動機燃燒室前省去了壓氣機。在圓管型進氣管道和燃燒室周圍是環形燃料箱,內裝航空煤油,其重量佔導彈總重量的70%,彈體自重只有22%,戰鬥部重8%。

當衝壓空氣經過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