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人民迫切的需求之後,那時候才能談革命。總要讓不滿慢慢發酵,讓無產階級憤怒起來,這才有革命的動力嘛!
當前,甚至於今後的一兩年內,列寧認為時機是不成熟的。戰爭剛剛結束,人們對未來的生活還抱有美好的幻想,都想著怎麼過上沒羞沒臊的好日子,哪裡有心情去革命嘛!
列寧還認為,歐洲的革命是會來臨的,他研究了歐洲的經濟形勢之後,斷定原本英法的那一套帝國主義經濟政策是玩不下去了,這個體系面臨洗牌,美國是不會容許英法繼續大口大口的吃殖民地的老本,作為新貴必然要吃最好的那一份。而要做到這一點肯定會著手打壓英法,讓那個就體系崩潰,這樣美國才能以救世主的身份打造一個新體系。
所以在戰後的最初五年之內,歐洲的日子會比較艱難,當這種艱難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真正適合去搞革命。而現在斯維爾德洛夫實在是太著急了,很有點欲速則不達的意思。
相反,亞洲看似不發達,看似工人階級的力量不夠強大,看似帝國主義虎視眈眈,但實際上革命形勢更好。經過一百多年的壓迫,伴隨著民族解放思潮的泛濫,亞洲各國的老百姓都有了反殖民反帝的迫切願望,他們痛恨充當帝國主義代言人的本土利益集團,迫切的想要將他們掀翻在地,迫切的想要開啟新生活。而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消耗,傳統的老牌帝國主義比如英國、法國、比利時和荷蘭之類的已經被極大的削弱了,對殖民地的掌控能力大不如前。而且隨著自由平等愈發深入人心,這種從殖民地吸血的赤果果的壓迫方式已經不能被世人所容忍,在道義上他們都不佔優勢了。
這兩個因素相加的結果就是,如果他們還想像以前那樣透過武力搞定殖民地的反抗,恐怕是力不從心了。尤其是在本來就有革命基礎的華夏這種無力就更加明顯。
列寧認為哪怕是沒有蘇聯的支援華夏的革命都能夠取得成功,而如果有了蘇聯的支援,華夏的革命將會更快的取得成功。而華夏革命的成功將開啟連鎖反應,那些和華夏類似的地方,不管是殖民地還是半殖民,有了華夏成功的榜樣自然能夠堅定信心,他們將會更勇敢和更踴躍的投入革命。
也許再斯維爾德洛夫看來這不算什麼,在他看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革命就是小打小鬧不值一提。但是列寧卻認為恰恰相反,帝國主義之所以能夠保持近兩百年的強大,原因是什麼?那就是從殖民地吸血唄!
如果打斷了帝國主義吸血補充自身的這個鏈條,帝國主義的那一切繁榮就將被終結,當這一切崩塌之後,帝國主義還能夠存在嗎?下層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斯維爾德洛夫的想法是直接朝著上層建築發起攻擊,去撞破它打爛它,這是硬碰硬難度不是一般的高。
列寧認為這個方法並不可取,與其硬碰硬不如挖牆腳,給帝國主義的基礎挖得七七八八,他站不穩腳跟自然會倒掉嘛!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革命就是挖牆腳,打斷了帝國主義耐以生存的產業鏈條,帝國主義自然也就完了。
而現在,斯維爾德洛夫不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還試圖否定這一點,這不是短視?這不是愚蠢?這能讓列寧不生氣?
也就是列寧還給他留了面子,否則這一趟斯維爾德洛夫就不是灰頭土臉而是狗血噴頭了。
只不過斯維爾德洛夫並沒有意識到這個錯誤,他搞不清楚列寧為什麼不欣賞他的報告,甚至有一種列寧背棄了世界大革命理想安於現狀的可笑想法。
當然,列寧也對斯維爾德洛夫非常失望,導師大人實在想不通為什麼他會如此的短視,而鬥爭手法又如此的幼稚。甚至連帶著導師大人開始擔心列寧派的未來了,連斯維爾德洛夫都不夠給力不夠可靠,那後面的小年輕們真的靠得住嗎?
反正在那幾天,列寧一度是又神經衰弱了,吃多少安眠藥都不管用。直到下一次******例會結束之後,向他們這些老同志通報會議精神時,列寧才算是鬆了口氣。
在這次******例會上,斯維爾德洛夫的主張被李曉峰和托洛茨基聯手駁斥了個底朝天,真心是被吊打了一番。最後******不光否定了斯維爾德洛夫的報告,還做出了壯大亞洲革命,支援以T共為首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革命鬥爭的決議。在這份決議中,******認為T共對未來的亞洲革命具有最緊要也是最關鍵的地位,要首先推動華夏的革命……(未完待續。)
518B29事件
李爾文最近一段時間真心算得上是焦頭爛額,伊朗那個爛攤子實在牽扯了她太多的精力,好容易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