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再看當年的蘇東集團,老大哥蘇聯是苦哈哈的,其他的一票小弟也是苦哈哈的,應該存在的利益一部分被莫名其妙的浪費了,另一部則被這些國家中少數的特權階級享用乾淨了,這就非常不好了。
李曉峰認為最好的模式是,蘇聯帶著兩三家核心小弟坐在最頂端,可以吃香的喝辣的,接下來第二層次的中層小弟也能混個小康,而邊緣的小弟則能混個溫飽。大家都有活幹都有飯吃,自然的和諧了。而且這三個層次不是永久固定不變的,世界這麼大,還有那多麼水深火熱之中的無產階級兄弟,邊緣賣苦力的總是不缺的。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而要實現這個狀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阻力也是相當大的,比如現在的蘇聯已經適應了那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一場改革是勢在必行。不過李曉峰知道不能著急,得一步一步來,首先,現在高度集中計劃經濟模式的反面效應還沒有爆發,沒有危機感誰跟你改革?其次,二戰剛剛結束,一切都百廢待興,中東歐的這一票小弟甚至包括蘇聯都面臨嚴重的物資緊缺,這種時候市場經濟也搞不起來,暫時擊中精力解決突出問題還是可以接受的。在李曉峰看來到了1950年最遲1955年左右,這場危機渡過之後,就該讓市場來盤活經濟了。按照這個時間點算,他暫時忍耐一二,讓小斯完成這個過渡工作也是不錯的。
不過李曉峰並不知道,在他“算計”斯維爾德洛夫的時候,小斯同志也在“暢想”未來。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安德烈。彼得洛維奇又一次奇蹟般的完成了任務,他成功的說服了德國的同志放棄西里西亞和波美拉尼亞,建立了一個新的蘇維埃國家……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喜憂參半的訊息……”
小斯為什麼說這個訊息是喜憂參半呢?因為波西米亞和波美拉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建立意味著他所主張的吞併波蘭已經不可能實現了。而小斯是對波蘭很有點念想的,這無疑的讓他很失望。同樣的,間接控制了波西米亞和波美拉尼亞之後,蘇聯對西歐的影響力確實更加深入了一步。蘇聯紅軍獲得了在波西米亞和波美拉尼亞駐軍以及開展軍事行動的一切特權,這可以震懾對蘇聯賊心不死的英國和美國。從客觀實際出發,這又是一個好訊息。
當然,這並不是讓小斯最糾結的地方,小斯糾結什麼呢?最讓他糾結的是難度如此大的事兒,某人竟然做成了,這樣的難度都難不倒他,還有什麼事兒是某人做不成的嗎?
是的,斯維爾德洛夫最初之所以答應讓李曉峰去試一試,原因非常簡單,吞併波蘭雖然很難而且國際影響力很不好,但是分成幾步操作,以及蘇聯徹底地豁出去不要臉還是做得成的。可說服德國讓出西里西亞和波美拉尼亞,期間蘇聯還不能不講國際影響,還得讓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服氣。這個難度簡直是難於上青天。
反正小斯當時是等著看笑話的,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根本就沒有笑話可看。所有的人都在李曉峰的控制下,按照他所需要的節奏一步一步的背臺詞,簡直是將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國玩弄於鼓掌之間。
甚至在最後的時刻,某仙人也沒有犯一個斯維爾德洛夫認為他必然會犯的錯誤,完全沒有給小斯一點兒機會,這讓小斯簡直是無法形容的沮喪。
可能有同志要問了,斯維爾德洛夫認為某仙人會犯什麼錯誤啊?沒看出之前的運作中有這種坑啊?
其實真有,那就是李曉峰並沒有直接吞併波西米亞和波美拉尼亞。這一點真的是非常重要。為什麼說重要呢?因為當時某仙人確實可以直接吞了這一塊,完全沒有問題,甚至政。治局中主流意見也是波西米亞和波美拉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建立之後就立刻申請加入蘇聯,走程式就行了。
但是斯維爾德洛夫知道,這麼搞是有大問題的。第一,列寧和托洛茨基不見得樂見其成。是的,兩位導師大人當年一手締造了蘇聯,而且以蘇聯的憲法,也是允許其他蘇維埃國家加入聯盟的。甚至從兩位導師大人的革命理想來看,真正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之後,全球是一家的,其他國家都應該加入蘇聯。
但是,客觀上說,兩位導師大人又知道,想要實現這一點是需要時間和物質基礎的。以蘇聯當前的物質基礎,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說蘇聯這個聯盟從未來講是可以無限制的擴大的,但是從實際情況出發,蘇聯這個玩意兒的存在其實是列寧和托洛茨基儘可能維護沙俄財產的一個變通措施——每個加盟共和國擁有獨立的主權,也尊重其領土完整。但是也必須服從全聯盟。這就是既尊重了民族自決權也維護了國家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