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馬,除了給愛沙尼亞施加壓力,還能做什麼?不過讓李爾文好奇地是,齊契林為什麼要給愛沙尼亞施加壓力?難道布林什維克準備兵不血刃的拿下愛沙尼亞?
當天晚上,李爾文在發給M的電報中建議道:“安德烈。彼得洛維奇以及齊契林之間一定有關聯。當前的重點應該是查明他們的動向,只要能搞清楚他們中間任何一個人的真實動向,就能窺見布林什維克的佈置……”
M高度重視李爾文的建議,很快就全面動員愛沙尼亞的間諜和關係網全力查探,不久之後,一條訊息引起了M的注意——愛沙尼亞外長忽然前往邊境城市納爾瓦視察。
堂堂的外長怎麼會毫無理由地去視察一個邊陲小城?這怎麼看都很怪異。所以在獲知這一訊息之後,她立刻命令進行進一步偵查,搞清楚這位外長的真實目的。
很快,真實的情況就反饋到了M的案頭,蘇維埃俄國的外長和愛沙尼亞的外長進行了一次秘密會面,雖然具體談了什麼不清楚,但無疑這次會面很不尋常,似乎預示著愛沙尼亞政府和蘇維埃俄國之間有貓膩。
“除了齊契林,有沒有發現安德烈。彼得洛維奇?”M其實更想知道的還是某仙人的行蹤,因為俄國最危險的人物就是那個傢伙,不搞清楚某人的動向,M就沒辦法安心入睡。
“並沒有發現安德烈。彼得洛維奇,他並沒有參與這次會面!”
M嘆了口氣,因為他對這個訊息一點兒都不相信,以某人的能力,那些普通間諜根本沒辦法發現他的蹤跡,他沒有露面並不意味著他不在納瓦爾,更不意味著他沒有參與那次會談。
不過M也知道,這個問題不太可能找到答案,因為就算是她自己親自出馬,也別想發現某仙人。所以當務之急是搞清楚兩國外長究竟談了些什麼。
“利用外交渠道給愛沙尼亞政府施加壓力,讓他們解釋這次會談的目的!”
說實話,M對愛沙尼亞政府是否會做出解釋一點兒把握都沒有,因為雖然英國現在坐著世界頭把交椅,雖然協約國沒有意外的話一定能夠贏得這場世界大戰的勝利。但是對愛沙尼亞卻顯得鞭長莫及,那裡從來就不是大英帝國的勢力範圍,而且這個新生的國家可以說就是德國人的傀儡,從維護宗主國的利益角度出發,愛沙尼亞人也不需要賣英國的賬。
不過現在是完全沒有辦法了,波蘭的形勢已經糟糕到了家,德國人又被某人的威脅和唬住了,對於當前的困局,協約國並沒有太好的辦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畢蘇斯基儘量撐住,然後儘快地向什切青方向增兵。
顯而易見,增兵什切青是需要時間的,在這段時間內如果俄國人又搞出了新的陰謀,如果俄國人不付吹灰之力就顛覆波羅的海三國的政權,那麼形勢將對協約國集團更加不利。到時候紅軍可以從陸路直達東普魯士,完全可以抵消協約國增兵什切青的優勢。
“務必讓愛沙尼亞政府保持現有立場,決不能讓他們倒向俄國!”
這就是英國人做出的決定,所以,很快他們就透過公開和私下渠道聯絡愛沙尼亞政府,一面許以厚利拉攏,另一面將手裡的皮鞭子甩得啪啪響。
於是乎,愛沙尼亞政府立刻就痛並快樂著了。一方面他們對俄國人的軍事威脅十分忌憚,之前他們已經幾次觸犯毛子的逆鱗了,如果有人告訴他們毛子想將他們碾成渣渣,他們絕對不會懷疑。所以一聽說圖哈切夫斯基帶著東方方面軍主力北上了,他們真心是嚇得屁股尿流,生怕北極熊立刻就打過來。
尤其是北極熊的外長齊契林忽然要求同他們對話時,他們下意識地就以為這是毛子準備下最後通牒了。當時,那位可憐的外長前往同齊契林會談時,頗有點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意思。
不過讓愛沙尼亞人意外或者說驚喜的是,齊契林在會談中雖然時不時的就揮舞兩下大棒,但是其來意還是很明顯的,這位並不是來下最後通牒的。
“俄國人要求我們就尤登尼奇事件作出官方的正式道歉,並保證永遠不再支援和參與任何針對蘇維埃俄國的顛覆活動!”
對於愛沙尼亞政府的德裔精英階層來說,俄國人的這些要求並不算過分,甚至算得上是客氣了。如果道歉就能免掉一場兵禍,那他們絕對不會猶豫。
“這會不會是俄國人的陰謀?”
“什麼陰謀?”
“緩兵之計!明顯是緩兵之計,俄國人就是想麻痺我們,而等圖哈切夫斯基的軍隊一到,他們就會撕破所有的偽裝!”
“那你說我們該怎麼做,拒絕俄國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