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知的情報,而且某仙人也樂於向他透露一些歷史的發展,在李曉峰的影響下,雅科夫對於德國未來的走向是異常的擔憂,比如在國會縱火案中納粹對共產黨的栽贓陷害就已經深刻的顯現出他們對共產主義的敵視。
蘇聯作為世界共產黨的老大哥,被德國人的敵視幾乎就意味著戰爭,而更讓雅科夫擔憂的是英國人和法國人的態度,這兩個國家根本就是在放縱德國人,而且時不時顯露出的禍水東流態度更是值得警惕。
在雅科夫看來這幾乎可以說一場新的世界大戰已經不可避免了,最慢可能也就是五到十年的事兒。而現在蘇聯根本就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浪費了。
比如說在發動機領域,一款發動機從引進技術到大規模量產怎麼也要個三年的時間,1933年引進12Y系列到1936年就能量產,甚至還可以有針對性的加以改進,而等到AM34進展不順利,再去引進那恐怕要耽誤很多寶貴的時間!
基於此他才必須要提醒李曉峰,決不能用看笑話的心情等著圖哈切夫斯基出醜,否則最後出醜的必然是蘇聯。
其實李曉峰也沒有看笑話的意思,他比雅科夫更加清楚時間有多麼寶貴,早一年引進12Y系列跟晚一年相比意義就完全不一樣。對他而言,引進12Y系列是必須的,但是鑑於當前複雜的形勢,直接引進恐怕很難辦,有沒有什麼辦法繞過圖哈切夫斯基設定的障礙呢?
“我們現在有資金去建立一條新的活塞發動機生產線嗎?”李曉峰突然問道。
雅科夫立刻就明白了某人的意思,以蘇聯政府的名義馬上引進12Y系列是不太可能了,唯一可行的恐怕是以北方工業的名義引進技術進行生產。
雅科夫立刻回答道:“資金沒有任何問題!”
李曉峰緩緩地點點頭,不過卻並沒有馬上同意這麼幹,因為在他的規劃中,北方工業沒有必要在航空汽油機上進行投入,因為這一行很快就會被淘汰,進入四十年代中後期,未來就屬於噴氣式發動機,在航空汽油機上進行投資太浪費了。
在李曉峰之前的規劃中,北方工業在二戰中發動機領域重點是放在柴油機上,爭取不管是低速還是高速柴油機都要有突破,必須佔據世界一流的地位,所以他投資了B234。
而現在,因為圖哈切夫斯基的干擾,就上馬一條航空汽油機生產線,這划算嗎?
實際上讓李曉峰為難的不光是生產問題,主要是法國人的條件,要買12Ycrs必須先採購500臺12Ybrs,這些12Ybrs發動機給誰用呢?伊16用的是M25,不可能採購12Ybrs,而且以圖哈切夫斯基這貨搗亂的決心,也絕不會允許12Ybrs進入紅軍服役。那買來的12Ybrs不就成了廢鐵?
李曉峰雖然有錢,但還不至於這麼敗家的,不給12Ybrs找一個使用者,他真心沒辦法下決心引進12Ycrs發動機。可是12Ybrs這個使用者是誰呢?軍用肯定是沒戲了,那就民用?
李曉峰立刻就苦笑了一聲,蘇聯有個鬼的民用航空市場,老百姓出門能坐上火車就謝天謝地了,飛機根本是想都不敢想。而且蘇聯也沒有民用飛機,傘兵都是拿TB1和TB3之類的轟炸機客串……
轟炸機?運輸機?
李曉峰腦子裡忽然閃過了一道火花,他似乎想到了什麼,抓耳撓腮了半天之後,他忽然問道:“雅科夫,今天是幾號?”
雅科夫也是一陣詫異,愣了愣回答道:“四月十五日。”
四月份?李曉峰又抓了抓腦袋,他記憶中道格拉斯的DC1似乎是1933年7月首飛的,按照時間進度看,DC1應該已經在製造原型機了。
李曉峰為什麼會想到DC1呢?原因非常簡單,作為整個三十年代最成功的機型,從DC1發展而來的DC3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連蘇聯都引進了DC3(裡2運輸機)。如果能和道格拉斯公司開展合作,引進一部分裝12Ybrs發動機的DC系列運輸機,似乎有搞頭?
至少李曉峰記得原版的DC1裝的是萊特SGR1820F系列的發動機,功率是710馬力,而12Ybrs功率有760馬力。完全能裝上去,可能液冷的12Ybrs發動機稍微重那麼一點點兒,但是經過修改發動機艙完全可以減少風阻,維持DC1原有的效能是可以期待的。
一想到這兒,李曉峰就坐不住了,他立刻命令道:“立刻聯絡道格拉斯公司……”(未完待續。)
18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