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98部分

和8S裝甲夾一個酚醛樹脂夾層,然後進行射擊,透過直觀的對比試驗,考察複合裝甲的效能。這項試驗一開展就再也沒有停下來了,在短短的三個月間,冶金實驗室進行了超過一百次對比試驗,整個試驗場可以說炮聲不停。

透過對比試驗,北方工業冶金實驗室發現,哪怕不使用更先進的74D裝甲鋼,僅僅用7D裝甲鋼加夾層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比如用40毫米7D鋼+耐火橡膠+20毫米7D鋼+耐火橡膠+20毫米7D鋼構成的新裝甲就比純粹的80毫米7D鋼強很多,防彈能力能提高約20%。如果將夾層中的耐火橡膠換成酚醛樹脂或者氧化鋁陶瓷材料,防彈效能將進一步提升。

這個結果讓北方工業十分振奮,他們發現了一條提高防禦力的新路子,不過就在他們準備施展手腳大幹一場,為T35和T54安裝簡陋的複合裝甲時,卻遭到了李曉峰的否定。

倒不是李曉峰出爾反爾,而是現實情況不允許。按照北方工業冶金實驗室的研究,複合裝甲最好還是用焊接而非鑄造的方式,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焊接工藝比鑄造工藝複雜而且耗時更多,這並不符合李曉峰的要求,對紅軍來說,數量很重要!

尤其是搞定新的裝甲鋼需要時間,解決焊接工藝問題也需要時間,而複合裝甲的製造更是需要時間,結果自然是傷不起。所以蘇聯的第一次複合裝甲嘗試被否決,不過李曉峰也沒有完全否定冶金實驗室的成績,依然投入大量的經費讓他們繼續研究。畢竟複合裝甲暫時用不上,不等於以後也用不上。

這也直接造成了T35的第一階段改造方案只涉及兩個方面,第一個是換新的裝甲,另一個是量力而為的加強裝甲厚度。在1942年6月份,趕上了第二次基輔保衛戰的T35炮塔裝甲增厚到了80毫米,車首裝甲提高到了50毫米,算上傾角基本能在一千米以上的距離上免疫KWK40的攻擊,而同時裝備的100毫米滑膛炮也能敲開黑豹的龜殼。和同時期被黑豹虐的T3476相比,T35的生存性高了不止一點半點。

就在李曉峰想方設法的解決武器產能問題的時候,慘烈的第一次基輔保衛戰也終於打響了。龍德施泰德的坦克第一叢集一馬當先的衝在了最前面,第6、第17集團軍緊跟其後,十分輕鬆的就抵達了基輔城下。

此時基輔城內沙波什尼科夫和鐵木辛哥是焦頭爛額,因為他們手頭的部隊實在是太少了,除了那12個臨時徵召的民兵師,基輔城內唯一尚能一戰的部隊僅有10個師的樣子,其中除原本就駐紮在基輔的五個步兵師外,高加索方面軍增援過來了兩個步兵師和兩個步兵旅,之前從德軍的合圍下狼狽逃回來了差不多兩個步兵師,總計約十個師。此外還在路上的中央方面軍增援部隊約有五個師,除此之外,幾乎就沒有更多的部隊了。

反正沙波什尼科夫是不知道這個仗該怎麼打,滿打滿算他都只有25個師的兵力,而在他的正面,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和匈牙利、羅馬尼亞僕從軍一共約有60個師,怎麼看他都沒有活路!

“軍委的命令是讓我們就地固守,絕不能後撤一步,圍繞基輔周邊地區同敵人打一場巷戰!”

沙波什尼科夫在地圖上指指點點,解釋著他的戰術和兵力配置:“民兵師主要駐防城區,而其他正規部隊負責基輔外圍,我知道兵力不夠,所以請同志們儘量收縮防線,最好是依託堅固的工事同敵人慢慢周旋。其中,防禦的要點,一個是必須保證機場的安全,第二儘量維持基輔通向莫斯科方向的鐵路線安全,否則我們將不要指望任何增援部隊……”

說一千道一萬,沙波什尼科夫對前途還是很悲觀的,因為敵人實在太強了,而增援部隊又近乎是零。一想到基輔危在旦夕的時候,圖哈切夫斯基還在搞什麼“解圍”行動,他就是一肚子的火氣。

而就在沙波什尼科夫最生氣的時候,副總參謀長特里安達菲洛夫趕到了基輔,作為軍委的特派員,他將監督烏克蘭方面軍保衛偉大的基輔羅斯。

“我不是來指手畫腳的,”特里安達菲洛夫開誠佈公的說道,“我是被軍委趕到基輔來的,咱們算是同病相憐!”

特里安達菲洛夫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很簡單,之前在軍委和總參謀部的討論中,他是完全支援李曉峰的,對圖哈切夫斯基的搞法是相當有意見,或者乾脆就說是強烈的反對,一度的他跟圖哈切夫斯基關係異常緊張。

為了讓圖哈切夫斯基放開手腳開展“解圍”行動,“討厭”的特里安達菲洛夫就被“趕走”了,將他這個副總參謀長臨時變成了督戰隊員,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