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98部分

不希望花費了巨大代價弄出來的滲碳裝甲用不了兩年就宣告死亡,那才是巨大的浪費。

看上去似乎無路可走了,無奈之下,某仙人也只能繼續作弊了。別人不知道後世均質鋼裝甲配方和工藝,他用點仙力就能從聚寶盆裡搞來,唯一讓他有些躊躇的是該選哪一種而已。

是的,擺在李曉峰面前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山寨美帝二戰時期搞出來的CrMo鋼(AISI4130)及其改進版4340鋼。這個4340鋼可是不一般,從M41坦克一直用到了M60,甚至在M1A2上依然在使用。

反正如果搞出了4340鋼,似乎蘇聯冶金部門可以歇十幾年了。不過李曉峰卻有些猶豫,因為他覺得4340恐怕並不符合蘇聯的國情,更何況冷戰時期蘇聯的裝甲鋼一點兒都不必美帝差(甚至更強),比如從74D發展來的75D裝甲鋼,屬於綜合效能相當優秀的裝甲鋼,硬度為HB262311(德國二戰裝甲鋼基材硬度為HB230240),而且該鋼淬透性相當優越(高達350毫米)。75D裝甲鋼優越的效能長期領先於西方,一直到T90坦克依然在使用。

蘇聯不光有75D還有硬度更高的52S裝甲鋼,其硬度高達HB285341,淬透性也能達到120毫米,而從52S發展來的53S,保證硬度的同時淬透性提高到150毫米,主要用於車首裝甲(75D一般用於炮塔,因為鑄造性更好)。

思來想去,李曉峰最後還是決定山寨自己,先搞74D裝甲鋼,然後再弄75D和52S。當某人將74D裝甲鋼的技術資料以及部分實物交給康斯坦丁的時候,這個偽娘是勃然大怒:“有這麼好的鋼,你為什麼不早說!”

李曉峰也是無語了,這讓他怎麼早說,他哪裡能料到圖哈切夫斯基會一把將他好不容易才積攢起來的優勢揮霍得差不多,如果他早知道這點,三十年代就直接做掉圖哈切夫斯基了,哪裡輪到這個王八蛋壞他的大事!

好在康斯坦丁也沒有對這個問題窮追猛打,這個技術偽娘完全被新技術吸引了,恨不得立刻就開始工作才好。

李曉峰趕緊給他拉住了:“透過更換裝甲鋼,你認為T35的防彈能力能達到要求嗎?”

康斯但丁測算了一番然後搖了搖頭道:“按照我的估計,不增加裝甲厚度僅僅透過換新的裝甲,T35的炮塔防禦等效於80毫米的水平,車首大約相當於60毫米的水平!”

李曉峰皺了皺眉頭道:“這還不夠!”

是的,某仙人的野心又往上漲了,之前覺得80毫米可以接受,但是現在他準備向一百毫米看齊!

“如果要達到等效100毫米的水平,T35的炮塔裝甲必須從現在的45毫米提高到70毫米。”康斯坦丁估算了一番回答道。

70毫米的炮塔倒是沒有90毫米那麼誇張,而且只要稍微加強第一對扭杆懸掛就能搞定。當然,炮塔是肯定還要換,這是沒辦法的事兒,不過70毫米厚的炮塔肯定比90毫米工藝要求低。

不過李曉峰依然不滿意,100毫米的水平對付KWK40坦克炮可能夠了,但是對付PAK40恐怕就不夠了,至於KWK36和KWK43那更是不用想的,尤其是後者,那只有正版T54才扛得住。

所以李曉峰覺得得向KWK36看齊,最好是讓T35達到等效120毫米均質裝甲的水平才理想。不過想要實現這一點很困難,至少在康斯坦丁看來完全是不可能的:“那需要炮塔正面達到100毫米厚才行!這個厚度對車體是極大的負擔!”

李曉峰的想法卻不一樣,因為他和康斯坦丁不一樣,康斯坦丁不知道未來坦克裝甲的發展方向,而他知道,似乎此時可以試驗一下複合裝甲了。

當然,李曉峰沒有想過一步登天,陶瓷夾層的複合裝甲是現在技術條件下無法搞定的,他準備先從簡單的開始,比如先搞間隙裝甲或者酚醛樹脂夾層的複合裝甲。

比如可以參照蘇聯搞T64的經驗,在鑄造炮塔內預留夾層,等炮塔冷卻之後再往夾層裡填充耐火橡膠或者酚醛樹脂。這個想法在當時的技術人員看來可以說是腦洞大開,按照他們的想法,應該是不帶夾層的均質裝甲防彈效能更好,在一整塊裝甲中開一個夾層,這不是降低了裝甲的整體強度嗎?

不過李曉峰畢竟是老闆,他提出了目標,這面的人就只能著手去試驗,很快北方工業的冶金實驗室就開始利用現有的7D和8S系列裝甲鋼進行夾層試驗。

也就是用兩塊40毫米厚的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