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幹大點,要打出我梁山的威風來,要打出我梁山的仁義來。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派幾隊面生的兄弟輪番在外邊洗劫,弄的越亂越好,然後我們在出動收拾殘局作好人。只要保密功夫作的好,我梁山崛起將是指日可待。”
宋江拉者吳用的手親熱的誇道:“哈哈……、軍師果然高見,一切就依軍師。”
從這日起,梁山就樹起了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的大旗。宋江手下諸員頭領開始連番征戰,聽說那裡有富人就去討伐一番。帶的走的帶走,帶不走的全部分給窮苦老百姓。一開始這種方法很受歡迎,也確實作了很多好事。可是到了後來,事情慢慢的就有一點變味道了。凡是稍微有點武裝力量的都被宋江等人給平了,那麼西夏,遼國再來洗劫時,將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傷亡和損失。這也是正是吳用的真正本意,既然天下即將大亂,那麼推上一把又有何妨?
天下聰明人不是隻有吳用一個人,除了江南方臘外,準西王慶,河北田虎也在用類似的手段積攢實力。其中所在區別無非是有人收力,有人得名,有人名利雙收而已。
次年一月、西夏、遼國聯軍再次大舉進犯,連續那下真定俯、邢州、相州、隆德俯、石家莊、太原俯、河間俯、自次整個整個河東路與河北西路進數落入外族手中。每日逃難的難民多如牛毛,各地的糧食,布匹,一漲在漲。民變、暴動、與饑荒不斷的重複在華夏大地上。朝廷派出四十萬大軍,以童貫為先鋒,可是沒有想到未足十日就得到童貫戰死沙場,四十萬將士大潰而逃的訊息。看見朝廷的無能,各路義軍也相續揭杆而起。
次年二月,遼國再次加派五萬兵馬,這無疑讓邊地狼煙的中華大地上又添戰火。為了報復武松的血腥與濫殺,西夏騎兵回以十倍的報復,所過之處,不是屠城就是滅莊。一路下來哀鳴遍地,啄食腐屍的烏鴉甚至能夠蓋住整個城鎮或是村莊。萬里枯骨已經不足形容其慘,千年傷心地已經不足形容其悲。武松聞其訊息,禁不住重將哀求開始撤回大宋。武松的戰略目的已經圓滿完成,時世為他的發展創造了及其有利的條件。
二月下旬、西夏、大遼聯合兵鋒直指東京。徽宗為避其鋒,不得不暫時避往杭州,歷史因為武松的原因整整提前了十五年。只不過是把金兵,換為夏遼兩國聯兵而已。以徽宗的南遷為引,整個大宋的邊防力量也在迅速收攏,自此整個北方皆輪為無主之地。
當西夏得知武松回撤之後,立刻依城而守,想要把武松困死在境外。可是武松再次向世人展現了他彪悍的攻擊力,面對鎮武關的堅城要塞,武松在箭雨的掩護下,率先衝至距離城牆五十米的地方,接連把背後的七支標槍程一字向上型射入城牆。當武松衝到城下時,標槍的鐵質槍身尚在石牆上劇烈顫動。
再眾目睽睽之下,武松就這樣靠這幾根標槍,還有手中的巨劍硬是攀上城牆。可悲的是、西夏將士早已被這種可怕的箭雨嚇破了膽子,再箭雨的齊射下,硬是沒有一個人敢探頭檢視一下城外的情況。直到武松攀上城牆,所有的西夏將士才知道,自己因為懦弱犯了一個多麼大的錯誤……
但是悔時晚矣,武松已經緊握大劍,拉下鋼鐵腹面甲……
第一第七十八章 分道揚鑣
鎮武關上一場血戰,再次讓西夏士兵重溫噩夢的感覺。自此一路再也沒有人敢阻攔武松,一行人馬不停蹄的趕回曾頭市。與之回程不同的是,這一路越靠近梁山,人員越是鼎盛。隨處可見或是興奮異常,或是義憤難平的面容。
“兄弟、等我們投了宋頭領之後,就能夠為鄉親們報仇了。那水泊梁山好漢雲集,跟著他們可比窩囊的朝廷強多了。”
“我聽張大哥的,只要你說……”話還沒有說完,他突然被身邊的同伴捂住嘴巴。這樣的事列還有很多,只要是武松經過的地方行人全部主動禁聲。原因無他,只因為那無法掩藏的沖天殺氣,整隻部隊森嚴有續,就連腳步落地聲都錯然有續。隱現暗記的衣服和那勃然殺氣,無一不在顯示著這是一隻百戰雄師。
一名鄉民湊到同伴耳邊,小聲說道:“兄弟,你說他們是梁山的兵馬嗎?”沒有得到意料當中的回話,拉開距離卻發現昔日同鄉正低著頭,滿臉大汗的不停顫抖。下意識的轉頭望去,還是那支軍隊,還是自顧行軍。雖然沒有人看他,可是他卻有一種咽喉發涼的感覺,下意識的直覺告訴他,只要自己再多一句話,那麼下一刻定會有一支利箭貫穿自己的咽喉。
梁山宋江等人得知武松回軍,盡起梁山人馬出迎五里。見到武松後,宋江未理身後的眾將和大哥晁蓋,而是先和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