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限定時間,要求洪承疇在一定的時間之內,剿滅流寇。當然都察院也提出來了,洪承疇作為五省總督,負責剿滅流寇事宜。就可以調動五省的任何軍隊,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調遣邊鎮的軍隊。
以內閣輔臣、兵部尚書張鳳翼為代表的一派,力主撤換洪承疇,提議左副都御使、陝西巡撫鄭勳睿負責剿滅流寇事宜,理由當然很簡單,鄭勳睿負責剿滅流寇事宜短短一個多月時間。斬殺流寇十餘萬,讓流寇處於崩潰的邊緣,可是朝廷要求五省總督洪承疇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之後。大半年的時間過去,流寇的數量再次增加,而且面對朝廷的圍剿,居然取得了幾次的勝利。讓朝廷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內閣的意見也不統一。因為洪承疇在奏摺之中,提議左僉都御史、湖廣巡撫盧象升出任五省總督,負責剿滅流寇事宜,這讓內閣出現了分歧和爭論。
內閣輔臣、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錢士升認為,洪承疇還是應該繼續負責剿滅流寇事宜,畢竟時間不長,不過大半年的時間,若是調整主帥的時間過於的急促。恐怕會真正的耽誤剿滅流寇的大事,就算是要調整。也應該尊重洪承疇的意見,讓盧象升負責。
內閣閣臣、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張鳳翼的意見是很明確的,力薦鄭勳睿出任五省總督,負責剿滅流寇事宜。
溫體仁和文震孟的態度都很是含糊,沒有明確表態。
其中的奧妙,眾人都是清楚的。
錢士升雖不是真正的東林黨人,但與東林黨創始人顧憲成、高攀龍等人關係非常要好,東林黨人萬璟遭受魏忠賢迫害的時候,錢士升曾經傾囊相助,為東林黨人推崇,崇禎六年錢士升成為內閣閣臣,基本成為了東林黨人的代言人。
鄭勳睿與東林黨人表面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衝突,僅僅是與張溥、張採和楊彝等人不和,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鄭勳睿對東林黨、復社和應社不屑一顧的原因,如此情況之下,東林黨自然不會讓鄭勳睿步步高昇,否則他們肯定會遭遇到打壓。
如此情況之下,錢士升自然是維護洪承疇的,儘管說洪承疇沒有能夠很好的剿滅流寇。
張鳳翼不是東林黨人,與東林黨沒有任何的關係,按說他也不至於得罪東林黨人,可他是兵部尚書,剿滅流寇的進展不順,在外面的將領沒有多大的事情,他這個兵部尚書就要時刻提心吊膽,甚至是遭遇到皇上的訓斥,如此情況之下,張鳳翼自然是從實際出發,讓有能力的上來,負責剿滅流寇事宜。
兩邊意見對立之際,東林黨人開始大規模的發難,都察院御史張溥、張採,翰林院庶吉士楊彝、龔鼎孳、吳昌時等人,紛紛支援洪承疇,而其他的東林黨人,雖說不出面,也是暗地裡支援張溥等人的,唯一讓眾人感覺到奇怪的是,禮部主事吳偉業這次沒有表示出來任何的態度。
張溥和楊彝等人,對鄭勳睿是恨得咬牙切齒,楊廷樞退出了應社,顧夢麟同樣退出了應社,甚至是直接到鄭勳睿的身邊去了,還有西安府知府史可法,與東林黨的聯絡也淡化了,只要是與鄭勳睿關係密切的東林黨人,認識都在發生變化,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這就是削弱東林黨的力量,是生死博弈,張溥等人自然不會客氣。
就連在老家蘇州常熟的錢謙益,也忍不住了,專門給內閣輔臣錢士升寫信了,闡明觀點,認為朝廷不能夠重用鄭勳睿。
東林黨人還有更加厲害的辦法,那就是結交司禮監太監。
內閣具有票擬權,司禮監有批紅的權力。
所謂的票擬,就是內閣將處理朝政的建議寫在紙上,貼在奏章上面,呈奏給皇上閱批,所謂的批紅,就是皇上用紅字在奏章上面做出批示,接著下發聖旨,下面遵照執行。
內閣的票擬權,在內閣首輔的掌握之中。
批紅權就不一定完全由皇上掌握了,大多數的批紅,由司禮監太監按照皇上的意思代筆,而代筆的太監被稱作秉筆太監,批紅之後,下發聖旨,掌管玉璽的司禮監太監在聖旨上面用印,被稱為掌印太監。
大明朝廷這種奇怪的制度,讓內閣首輔都不敢得罪秉筆太監,否則其提出來的諸多建議,很有可能被否決掉。
當然崇禎皇帝好一些,因為其是工作狂,每日裡批閱很多的奏摺,秉筆太監的權力倒不是很大了。
但也不可小看秉筆太監的權力,畢竟皇上批閱奏摺的時候,有些時候會徵詢司禮監太監的建議,因為皇上認為太監是家奴,是最為忠心的,而內閣大臣包括文武大臣,做事情都是要考慮自身利益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