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這豈不是再次逼著百姓造反,難道有些人想著大明天下大亂。”
“為了百姓能夠活下去,為了大明江山,哪怕是承擔朝廷的責罰,我也認了。”
徐望華離開之後,鄭勳睿陷入到沉思之中。
這一次總督府下發的文書,可能會引發軒然大波,當然也可能沒有多大的事情,他一直不明白,皇上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這種自毀江山的決定,若不是昏聵到了極點,是不可能做出來的,難道這一切都意味著,他與朝廷決裂的時間,已經提前了嗎。
從總體的局勢來說,鄭勳睿暫時還不能夠與朝廷決裂,實際尚不成熟,若是徹底穩定了淮北的局勢,徵收到大量的商貿賦稅之後,那個時候與朝廷決裂,鄭勳睿就不用過於擔心了。
第四百二十二章前奏
儘管穿越十年時間,但鄭勳睿的思維,還是有著幾百年之後的痕跡,他已經完美的融入到明朝崇禎年間,對於很多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也有了不一般的認識,畢竟不是幾百年之後,百姓的素質和文化,不可能比較,很多不能夠忍受的事情,還是默默忍受,這種忍受的程度,是幾百年之後的人無法想象的事情。
儘管有著古今結合的優勢,但在有些方面,鄭勳睿的判斷還是出現了偏頗,最為明顯的就是在徵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這個事情方面。
按照鄭勳睿的認識,一旦大明各地開始徵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一定會出現大亂的情形,畢竟老百姓沒有飯吃,肯定會騷動,但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各地的情形依舊是穩定的,就連活動在山西、河南、四川和湖廣一帶的流寇,也沒有太多的訊息傳來。
這讓鄭勳睿有些迷惑了,為什麼崇禎初年開始徵收拖欠的農業賦稅,會出現大規模的騷亂,如今卻不會出現,難道朝廷裡面的大人有著先見之明,難道說皇上未卜先知。
為了能夠掌握實際情況,鄭勳睿已經要求鄭錦宏派遣斥候到北方一帶去偵查,而且要求駐紮在西安的洪欣濤關注陝西的情況,蒐集到的情報已經源源不斷的到了淮安,這裡面有很多鄭勳睿難以接受的事宜,譬如說部分的官吏,藉著這次徵收歷年拖欠農業賦稅的時機,大肆的盤剝百姓,高額徵收火耗,中飽私囊,已經讓老百姓無法忍受了。
可以說這一次徵收賦稅,部分官吏的做法。情形比崇禎元年還要惡劣。
為什麼如此的情況之下,老百姓還是能夠忍受,難道說老百姓真的是忠君嗎,真的能夠忍受一切不公平的待遇嗎,真的願意等死嗎。
鄭勳睿看著諸多的文書,陷入到苦思之中。這絕不是他無事找事,因為這牽涉到執政理念的問題,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理論,難道出現了偏差。
經過短時間的判斷,鄭勳睿覺得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百姓肯定是要造反的,只是剛剛經過了秋收,百姓雖然遭受到官吏的盤剝,但勉強還能夠度日。一旦官府的作為太過分了,將老百姓逼到絕路上面去了,那麼問題肯定就會爆發,一旦問題爆發出來,引發的震動就不是朝廷所能夠應對的。
五省總督盧象升很是著急。
卸任湖廣巡撫一職,專門負責剿滅流寇事宜,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可是流寇並沒有被剿滅。相反其活動更加的謹慎,行蹤也變得很是詭異。
一年多時間過去了。流寇從原來在平原地方活動,轉變到大山與平原之間活動,盧象升派出了無數的斥候,想著弄清楚流寇的主力究竟在什麼地方,但沒有能夠得到成功。
不過有一點盧象升還是弄清楚了,那就是流寇活動的中心區域。已經集中到了河南一帶,李自成和張獻忠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河南境內,他們已經變得很是謹慎,而且也改變了以往劫掠的做派,開始和大山裡面的老百姓融合。
流寇的情形也出現了一些變化。那就是湧現出來幾個新的首領,包括原來屬於李自成麾下的劉宗敏,也是陝西米脂人,帶領一部分的流寇,活動在山西、河南、四川以及湖廣大片的地方,流動性非常強,而且是貫徹了流寇以前的作戰風格,那就是快速移動,以劫掠錢糧為主,雖說引發的轟動不是很大,但也令各地官府頭疼。
闖塌天劉國能、爭世王藺養成、蠍子塊拓養坤、掃地王張一川等等,以前都是獨立的流寇首領,勢力不是很大,以至於在滎陽大會的時候,都沒有能夠被單獨算作一營,而且在朝廷以及鄭家軍剿滅流寇的過程之中,都遭受不少的損失,但隨著絕大部分流寇首領被剿滅,他們的實力慢慢開始壯大起來,已經成為流寇之中令人矚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