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5部分

皇上午刻始至’;萬壽聖節,妄記‘督、撫、提、鎮進獻甚多’,捏無為有,捏少為多。

在大學士、九卿等審結此案的報告中說,“以上各款,惡跡如山,罪難悉述。甲三身為本朝臣子,而事事敢於譏訕,深受君父之厚恩,而念念期於詆詛,處心積慮,大逆不道,實為臣民所共憤,天地所不容。擢髮難數,萬死奚辭。”

奏報到了御前,皇帝仍是存著幾分寬恕之念,他知道,這些供詞十成中的九成都是斷章取義,捕風捉影而來,如其中一段,是認為袁甲三在任職兩江學政的時候,所出的鄉試考題,非所適宜的罪行。

清代的鄉試,要考三場,第一場考四書(三題)和五經(每一經各四題,士子各佔一經);第二場考論(一道)、判(五道)、表(一道);第三場考經史時務策(五道)。在當年袁甲三所出的考題中,九卿認為有問題的是下面幾道題。

其一是四書首題,‘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言廢人’,陳孚恩等人認為,夫堯舜之世,敷奏以言,取人之道,即不外乎此也、況現在以制科取士,非以言舉人乎?袁甲三以此命題,顯與國家取士之道大相悖謬。

其二,四書三題,‘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為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審案的官員認為,出這樣的題目,‘更不知其何所指、何所為也’。

其三,三場策論題內有‘君猶腹心、臣猶股肱’之語。眾人認為,‘夫古人謂君猶元首,而股肱、腹心皆指臣下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