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得博士學位。

1857年,黃寬回到中國,在香港開設診所,次年遷回廣州,以畢生精力,在廣州從事醫嚲和醫學教育事業,並開辦第一家由中國人主持的西醫診所,並培養了多名西醫學生。容閎赴美之前,推辭黃寬加入了曾紀澤的幕府,擔任他的私人醫官。

此前曾紀澤回戰事繁忙,並未將黃寬太過重視,只是供給以豐厚的餉銀先養著。此時既已決定建立醫學堂,黃寬便成了擔任校長的絕佳人選。

曾紀澤找黃寬商談建醫校之事,黃寬興奮的差點沒有暈過去。此人與容閎一樣,出國流學之後,不僅學到了先進的知識,而且更加深了對祖國落後焦慮,他們之所以選擇歸國,都是想為這個苦難中的國家做一點事情。

容閎想推動留學事業,黃寬的理想則是建立中國自己的西醫學校,曾紀澤的想法正中他的下懷。

曾紀澤的支援下,黃寬奔走忙碌,一面選定校赴,購買教學課本及醫學儀器,一面聯絡聘請更多的專業人士充當教師。曾紀澤給了他很大的支援,他利用與路易絲的關係,使得聖約翰醫院同意為醫校提供包括教師在內的多方面援助,這就使黃寬的工作能夠更加的順利。

兩個月之後,中國近代第一所西醫學校正式在上海英租界創立,曾紀澤將其命名為“同濟醫學堂”。黃寬任學堂校長,曾紀澤任名譽校長。路易絲由於不便辭去聖約翰醫院的職務,故與其他幾位聖約翰教會醫院的醫生們一樣,只擔任了名譽教師的職位,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來校講課。

同濟醫學堂的招生工作相當的不易,畢竟在那個時候,西醫還未能廣泛的被國人接受。但所幸的是上海這個地方比較特殊,這裡居住的中國人的思想眼界還是較為開明的。黃寬在經過一番的宣傳之後,免強招了六十多名學生,而這些學生多來自一些同外國人打過交道的商人之家。

由於同濟醫學堂的開辦,有著很強的服務於戰爭的特點,故學校的課程也以外科為主,內科為次。同時將學生的學習期由本科制的五年縮短為三年,這無疑加重了學生的學業壓力。但令人欣慰的是,這些出身不好的學生們少了官宦子弟的嬌氣,他們有著強烈的求知**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們並沒有對密集的課程安排產生抱怨,反倒是以更加刻苦的學習來應對。

曾紀澤作為名譽校長,不但出資建立了這所學校,還學生們設立了豐厚的獎學金,用以激勵和鼓舞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同時,他一有機會他便鼓勵部下們,送他們的孩子去上同濟醫學堂。漸漸的,不管是出於曾紀澤的潛移默化也好,還是對於上峰的尊重也好,下屬官員之中開始有人將孩子送入醫學堂。官員們的舉動又帶動了更多的人,如此一來,同濟醫學堂的學生數量便有了可觀的增長,不久之後便達到了兩百多人。

第六十九章 整風

有了黃寬這個流學歸來的醫學博士主持同濟醫學堂的大局,相比而言,曾紀澤要比建立黃浦軍官學堂時輕鬆許多。。

程學啟的傷勢已無大礙,但短期內卻只能臥床休息。太倉之戰的勝利擊退了譚紹光的反攻,與此同時,常熟、福山、崑山等地的太平軍進攻也相繼被擊退,淮軍總算是在常太一帶站穩了腳跟。

曾紀澤趁著戰局稍有穩定的間隙,親自前往太倉,招開了一次前線的非正式軍事會議。在會議上,曾紀澤向每一位在座的淮軍高階將領分發了一份手冊,那是參謀處與黃浦軍官學堂合力編寫的《淮軍紀律典章》。

典章首要內容是強調軍人必須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是為了加強他對淮軍的控制。其次則強調了淮軍內部的團結性,手冊中更是寫明:凡聯合作戰之時,不對友軍實施協作、支援者,一律以軍法處置。

在座的都不是白痴,他們很快就明白,曾紀澤的這個會議是針對著程學啟事件而開,矛頭自然是對準了“不對友軍實施協作、支援”的潘鼎新。劉銘傳、張樹聲等見巡撫大人不是針對自己,便是鬆了口氣,各人悄悄的看向潘鼎新。

“咱們的淮軍不是綠營,更不是八旗兵,我絕不容許結幫拉派,狼狽為奸,相互攻詰這等惡習存在。不管是你們原來是團練也好、髮匪的降兵也罷,又或是販夫走卒,士子書生,只要一加入我淮軍,便沒有任何區別,大家就是兄弟,就是一家人,戰場上就得相互扶持,同生共死。”

曾紀澤拍著桌子訓話,他一向待人溫和,這是他第一次發這麼大的脾氣。直把那些看慣了他親切一面的淮軍將官們震得心中發毛,而那潘鼎新更是嚇得面色慘白,頭低得就差鑽到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