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設施時,皇太極帶著數倍於祖大壽的後金兵趕到了。祖大壽只能命令關上城關退入城中固守。
這時的戰鬥充分暴露出後金攻堅能力的薄弱。面對新修的防禦設施不全的大淩河城,後金軍多次進攻卻攻不下來。
皇太極在攻城不利的情況下改變了策略,使出了極其狠毒的一招。皇太極命人抓捕周圍的百姓,驅使百姓圍著大淩河城周圍挖掘壕溝,做長期圍困的準備。這下祖大壽坐不住了,他們是來修城的本來帶的糧草並不多,城內三萬多人只有幾天的糧草。祖大壽不甘心坐以待斃,帶兵衝鋒了好幾次都沒能衝出重圍。
皇太極又命人勸降祖大壽,祖大壽堅決不降。
皇太極很是狡猾,派人假扮明軍的增援部隊,騙祖大壽出城接應,當兩軍快要會合時祖大壽才發現上了當,所帶兵馬損失慘重,帶著殘兵退回城內,以至於真的明朝援軍到來,祖大壽都不敢出城接應。
這一圍就將祖大壽圍了三個多月,三萬多人帶著幾天的糧草被圍困在孤城之中堅守了三個月,他們吃光了城內一切可以吃的和不可以吃的東西。到戰役結束時城內只剩下了一萬三千多人,其他人不是餓死了就是被吃掉了。
戰役的結果是以祖大壽被餓的沒辦法投降而結束的,一個人被餓的以吃人為生還堅守孤城幾個月,最後投降確實沒有什麼可指責的。並且祖大壽在投降後又成功的欺騙了皇太極,說自己妻子兒女均在錦州城裡,趁錦州不知自己已經投降,願帶一支兵馬去錦州,在城裡當內應,奪取錦州城。皇太極同意放祖大壽去錦州城。
祖大壽一回到錦州城就組織防禦,抗擊後金軍隊。
這次崇禎皇帝表現出了少有的大度,遼東巡撫丘禾嘉向朝廷參奏祖大壽率隊獻城投降,崇禎皇帝不僅沒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壽為左都督,領錦州。祖大壽此後又在錦州堅守了近十年的時間。
這次戰役大明不僅沒能重築大淩河城,丟失了戰略要地,而且邊防軍中最精銳的關寧鐵騎損失上萬,同時被後金軍隊嚇破了膽,從此以後再也不敢和後金軍正面交鋒了。
這次戰役的影響還表現在後金軍對明朝援軍的打擊上。
第二百九十八章 只不過是一隻雞
在皇太極率領後金軍隊圍攻大淩河城時大明朝廷不能坐視不管,曾四次派出援軍救援祖大壽。
第一次是在松山的明軍,雖只有兩千多人,卻也冒險出擊,面對強大的後金軍隊戰敗很是正常,這隻能感嘆大明官軍還是有血性的。
第二次、第三次都是吳襄帶著數千關寧鐵騎來援,被後金軍隊擊敗,關寧鐵騎至此也失去了戰鬥力。
孫承宗派出規模最大的一次援軍是由舉人張春率領的四萬大軍。
張春舉人出身,卻不是紙上談兵的呆板書生,他在京師保衛戰中出過力,在收復永平四城中表現突出,為孫承宗所看好,大淩河被圍,孫承宗力薦他掛帥,朝廷派他為監軍道。
崇禎四年農曆九月二十七日,張春帶領大軍過小淩河直逼大淩河城,在距大淩河城十五里處時,與後金兵相遇。張春為了扼制騎兵,動用了許多戰車,戰車上配有火器,雙方交戰開始,八旗兵吃了虧,衝了幾次都未能成功,戰車陣緩緩向前推進。
可天要滅亡大明就沒想給他留下活路,事先就將大明前途上這最後一絲亮光堵死了。崇禎初年後金試鑄紅衣大炮成攻,在攻打大淩河城時後金軍將這些紅衣大炮運了過來,攻城時沒有起到什麼效果,卻在對付張春的戰車時用上了。後金軍將大炮佈置在大路中央,待明軍進入射程,四十門大炮先後發射,明軍的陣營當時就亂了,皇太極率軍衝了上去,明軍被殺得節節後退。
張春見勢不好,見風勢向東,便使用火攻,火勢兇猛,撲向後金兵,後金兵被大火逼了回來,可是明軍陣腳已亂,張春完全控制不住潰敗的局勢,最後在潰退時又遇上了後金軍的埋伏,張春兵敗被俘,明朝的援軍全軍覆沒,明朝對大淩河的增援徹底失敗。
張楚在接到有關大淩河戰役報告時對張春戰車的失敗十分關注,後金擁有了威力巨大的火炮並用於實戰,今後保安軍要與後金軍作戰就要面臨新的課題。
除了這四次救援外,還有一次沒能到達的增援影響更為深遠,它將許多人牽涉其中,並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當時的登萊巡撫孫元化、明朝將領孔有德等許多人的人生就此轉了一個大彎。而引起這一切的只不過是一隻雞。
皇太極圍攻大淩河城時孫元化正任登、萊二州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