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直接入侵,而美國和西方國家則是以聯合各維和部隊的名義進入,但不論以何種名目進入黎巴嫩,都是為了幫助基督徒去的,而這就自然激起了穆斯林的仇恨。
從一九八四年開始,黎巴嫩興起了綁架的風潮,西方國家駐黎巴嫩的外交人員、記者、教師等紛紛被綁架,其中有七名美國公民。
對這些綁架,即便強大如美利堅,也沒什麼好辦法,為了營救人質,美國用盡了法子。
起初,美國想透過敘利亞同綁架人質的伊斯蘭聖戰者組織接觸,因為該組織的活動範圍由敘利亞控制。
但是,伊斯蘭聖戰者組織提出了在美國看來難以做到的苛刻條件:除非美國幫助釋放被關押在以色列、法國和科威特等地的黎巴嫩戰俘,否則決不釋放美國人質。
聖戰者組織甚至揚言,人質將被逐個處決,而他們果然於八五年下半年處決了一名美國人質巴克利。
後來,美國發現真正控制該組織的是伊朗的伊斯蘭解放運動,於是,美國便派中間人暗地試探,看看伊朗有沒有反應。
其時,由於中國中斷了武器的供應,而又不想靠向蘇聯,伊朗在兩伊戰爭中飽受缺槍少彈的折磨,尤其是美國的軍事制裁,讓大量裝備美製武器的伊朗軍隊因缺少零件和彈藥陷入困境。
郎有情,妾有意,雙方很快就接觸上了。
一九八六年五月,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法蘭秘密訪問伊朗。
伊朗向麥克法蘭提出了一系列的條件,但美國只答應提供巴列維國王購買並以已付款的飛機和坦克配件及其他武器。
這點東西沒什麼用,也因為美國對利比亞的轟炸讓伊朗人很不爽,兩者加在一起,就使得伊朗議長拉夫桑賈尼於十一月四日突然公開了麥克法蘭訪問伊朗的秘聞。
用伊朗的秘密武器交易曝光,美國國內的輿論頓時譁然。
這件事本身就極其嚴重了,但里根清楚,一旦開始調查,那這件事就不算什麼了。
同伊朗交易了一批武器,伊朗購買這批武器的資金被秘密轉用於資助尼加拉瓜**軍。
這個要是被查出來和他有關,其後果可比尼克松的水門事件嚴重多了。
這回,里根總統可是讓伊朗人狠狠地玩了一把。
唉,這就是民主之惡,做婊子都做不痛快,總得頂著那塊破牌坊。
' '
三五九章 統一一大步
三五九章統一一大步
在重病之中,霍梅尼做出了結束兩伊戰爭的決定,但底線是伊拉克承認伊朗對阿拉伯河擁有一半主權。
要想達到這個目標,伊朗知道,只有中國有這個能力,也只有中國可能會這麼做。
現在,經過六年痛苦的戰爭,傷亡近兩百萬,直接損失三千億美元,伊朗完全相信了中國人的話,如果當時聽中國人的……
但是,中國人會答應嗎?
當訊息傳來,中國人答應居中斡旋的那一刻,霍梅尼、拉夫桑賈尼等人全都感到了莫大的輕鬆。
――――
李德平請客,請老朋友馬哈茂德親王。
實際上,馬哈茂德親王就相當於沙特外交部中國司的司長,專門對口中國駐沙特大使李德平。
閒話過後,李德平道:“伊朗希望結束戰爭,請求我國政府斡旋。”
眉頭微微皺了皺,馬哈茂德親王問道:“什麼條件?”
李德平道:“承認伊朗擁有阿拉伯河一半主權。”
微微搖了搖頭,馬哈茂德親王道:“打到了這個份上,薩達姆不會答應的。”
李德平平靜地道:“血流的夠多了,我國政府希望到此結束。”
望著李德平,馬哈茂德親王道:“你們要幫伊朗?”
點了點頭,李德平道:“是的,如果薩達姆不答應,我們將全面幫助伊朗結束戰爭。”
馬哈茂德親王道:“那你們的承諾呢?”
李德平道:“六年,應該夠了,何況這是為了結束戰爭,持續下去,兩國人民只能更痛苦。”
沉默半晌,馬哈茂德親王道:“薩達姆不大可能答應,我們對伊拉克的影響力也有限。”
李德平道:“不論是哪一方面,我們都絕不會允許伊朗傷害沙特的。”
伊朗和伊拉克都玩起了炸船遊戲,在bō斯灣上見船就炸,這對沙特的影響極大,馬哈茂德親王道:“我們也不希望再打下去了,我想我們應該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