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這個時候去打臺東不是太好,這樣一來東都的恢復恐怕要花上很長時間。
所以項玉還是決定先集中人力物力將東都恢復好了之後在行決定,東都目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改名字,畢竟東都這個名字是梁軍自己取的都城的名字,這個時候已經明顯不再適用了,至於東都的名字改成什麼,項玉心裡早有腹案了,就叫臺南吧,畢竟後世它也是這個名字的。
明軍在這一整個戰爭中間一共戰死了四百六十九人,有一千一百多名傷員,其中大多數都是之前巷戰中的箭傷,並不是很嚴重,加上明軍軍中有完善的醫療護理隊伍,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後,傷兵中間的大多數輕傷計程車兵都已經沒什麼大礙了,只需要修養一段時間就能夠回到軍中作戰了。
這段時間可算是忙換了軍中的醫生和護士了,由於軍中的男性數量要遠遠大於女性,所以明軍計程車兵們平時就很喜歡經常跑去傷兵營去逗弄這些女護士,後來項玉出於安全方面的顧慮,派出了一批士兵保衛傷兵營的安全,防止其他人的騷擾,這種現象這才稍稍好轉,但是自此之後便經常有士兵因為頭疼腦熱、感冒發燒跑進傷兵營裡面去。
項玉對此也沒什麼好辦法,只能稍微限制一下,這一次軍中的傷兵暴增,這些個傢伙們終於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光明正大的進出傷兵營了,不過一個傷兵可不是那麼好當的,明軍護士給傷員清洗傷口都是用的鹽水,項玉記得後世醫院裡面的輸液用的生理鹽水是0。9%的濃度,這個眼下沒辦法精準計算,只能大致加些鹽配置成接近生理鹽水的濃度來給士兵們清洗,水裡面含鹽對傷口的刺激可是不小的,不是有種說法叫做往傷口處抹鹽嗎?雖然生理鹽水的濃度比較低,但是還是疼的這些傷兵們齜牙咧嘴,好了嘛,這下子他們知道傷兵不好當了吧。
項玉自己到傷兵營中巡視一圈之後心裡面放心下來,雖然護士門的工作量比較大,需要照顧的病人比較多,醫生的數量也不夠,但是士兵們的傷勢並不是很重,要知道在古代傷兵的致死率是非常高的,接近百分之七十的殘死率,即使在兩百年後的克里米亞戰爭之中,當時醫學技術已經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可是傷兵們的死亡率還是高達百分之五十,但是明軍的傷員中間並沒有出現這麼這麼高的死亡率,一方面是因為明軍軍中的醫療護理條件比較好,救治的比較及時,另一方面要歸功於之前專門為每一名士兵裝備的小型急救包,這個小包在戰場上使用起來比較方便,這個時候的傷兵因為戰傷死亡主要由於兩個原因,一個是傷口失血,一個則是傷口感染。明軍的這個急救小包可以在士兵們受傷之初就由士兵的同伴或者傷兵本人自己行給自己的傷口止血,可以有效地減少傷口處的失血,又能起到傷口跟周圍環境隔絕的效果,以防止進一步的感染,給後續醫療護理傷口清創提供了時間。
這一仗明軍雖然傷亡比較大,但是跟梁軍的傷亡情況比起來,那時要好得多,梁軍一共戰死了超過六千名士兵,有將近三千兩百名傷員,這些傷員跟明軍還不太一樣,他們大多數都是槍傷和炮擊傷,要比明軍嚴重很多,因此短短兩天的時間裡面,梁軍的傷兵就已經死去了超過三分之一了,這倒不是明軍這邊偏心或者照顧不夠,主要是他們的傷情和失血情況使得他們的救治變得比較困難。
除了傷兵以外,明軍一共俘獲了一萬一千名梁軍士兵,他們之中大多是都是戰前剛剛招募的新兵,項玉將他們交給明軍去城中各處清理幹活,完事之後就會將他們放回家去,他們之中如果有人願意留在明軍中間,項玉自然也不會拒絕的,但是對於那些梁軍之前的老兵,他們可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由於梁軍軍紀散漫,而且喜歡吃拿卡要,所以項玉並不打算接納這些老兵,儘管他們是鄭成功帶出來的,底子還不錯,但是如果一個人變壞了,再讓他變好是很難的,項玉不想在這上面花時間,乾脆將他們全部打發道礦上去上工算了,反正日軍戰俘很快就要被送回日本去了,礦上這個時候正好比較缺乏人力。
除此之外,明軍一共繳獲了長短槍三千五百餘支,火炮三十五門,冷兵器上萬件,火槍全都是老式的火繩槍,這些對於項玉來說沒什麼意義,明軍也用不上,也許還能發給民兵士兵,畢竟這個時候民兵的隊伍還在不停的擴張,至於繳獲的冷兵器項玉就完全沒有了興趣。
另外明軍還從三座城裡面搜出了大量的黃金白銀和一些珠寶首飾,其中黃金一萬三千五百兩,白銀一百五十萬兩,珠寶首飾若干,這些大多數是這些將領們的私人財產了,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海盜起家,他手底下的將領自然都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