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7部分

日來拿英國和中華帝國作比較,幾乎是比哪一項哪一項都輸。

不過實際上英國目前的總體經濟規模要比中華帝國好得多,英國在1664年的時候總人口數量達到了830萬人,而中華帝國目前宗人口數量只有兩百多萬,這還要算上呂宋島上的一部分土著人。如果只考慮華人的話,中華帝國的總人口的數量只有一百五十萬左右,這僅僅是英國的六分之一多一點。

不過海登顯然不知道這些的,根據他的所見所聞,他估計基隆城的人口數量接近七十萬,這個數字簡直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城中佈局十分有條理,居民區和商業區交錯佈置,工業集中在南部城區和城外,東西兩側的炮臺為整個城市提供了兩翼的保護。

不僅如此,基隆城裡面甚至有好幾所政府建立的學校,裡面有數萬名學生能夠學習知識,但是這些都不是最令他感到吃驚的,因為眼前的這一個十層樓高的建築的出現吸引了英國人的目光。

這座建築在整個基隆城裡面顯得十分高大,海登仰著頭看完了之後目測其最少有一百八十英尺高,十英尺等於三米長,他推測這座建築的高度在六十米左右。

不得不說海登的眼力勁還是有的,他的估計和實際數字相差不遠,令英國人感到吃驚的這座建築就是基隆的地標,其主體是一座高達六十六米的建築,在塔頂上面懸掛這一口直徑六米,重達6。5噸的巨大時鐘,這座塔的下面則是中華帝國的銀行的辦公地點。

“李先生,這座建築叫什麼名字啊,為什麼這麼漂亮!”海登越看眼睛越亮,這座建築是一座結合了東西方特色的新式高塔,既有中國古代建築的婉約和秀麗,也有哥特式建築的歐洲風情,塔身是用通體雪白的大理石堆砌而成的,看上去十分聖潔,而且頂部的那一座巨大的時鐘看上去是那麼的精美,簡直妙不可言,令英國人看的神迷眩目。

“這座塔啊!這座塔叫做白塔,又叫做希望之塔,使我們基隆城裡面的地標呢,塔高六十六米,用了一萬八千塊大理石堆砌的,你瞧見那上面的那座時鐘沒?這玩意可沉啦,當初要把它弄上去可是不容易呢!”負責翻譯的李本天這個時候絲毫不掩飾自己的自豪與驕傲之情。

第三百一十五章價格爭議

“這座塔簡直是太漂亮了,尤其是這座時鐘,不僅精美,而且還有實用價值,你們中國人簡直太聰明瞭,在我們英國,這樣大的工程是做不來的,一來是沒那技術,二來也沒錢!”海登不無遺憾的說道。

他不會知道,基隆城的這座白塔是某人剽竊後世倫敦的伊麗莎白塔而設計的,伊麗莎白塔也被稱為大本鐘,是英國人在1858年修建完畢的,塔高95米,上面有一座直徑七米重達13噸的威斯敏斯特鍾,這座建築是在法國人的埃菲爾鐵塔建成之前當時最高的建築了,可謂是榮耀一時。

不過在這個時空他的分光就被基隆城中的這座白塔給搶盡了,中國人提前了一百九十多年運用自己的技術建成了這麼一座充滿了藝術氣息(海登的原話)的建築,而在這支英國艦隊返回了英國之後,倫敦的大本鐘也提前了一百多年開始動工,最終修建成了和後世的大本鐘一模一樣,不過大家卻還是隻讚歎最先建造這種高塔的基隆白塔。

銀行這個概念對於英國人來說還是十分新鮮的,英國這個時候並沒有銀行,歷史上英國直到三十年之後才最終建立了第一家銀行,因此軍人出身的海登顯然對這個不知道是有什麼用處的銀行沒什麼興趣。

除此之外,英國人還對基隆的蒸汽機制造廠很感興趣,因為這裡並不是軍事禁地,所以英國人可以進來參觀,實際上中華軍這邊也不擔心他們會偷師什麼的因為按照歷史的進展,蒸汽機很快就會在歐洲普及起來,就算是英國人不在基隆這邊看到了,日後自己也會得到蒸汽機。而實際上早在1675年,最早的蒸汽機就已經問世了,只不過並沒有被應用到工業生產上來,直到十七世紀末期,真正意義上的工業蒸汽機才問世,而英國人在基隆這邊受到中華帝國的蒸汽機的啟示。海登詳細的觀摩和詢問了中華軍這邊的蒸汽機的構造,瞭解到了很多詳細的資料,儘管這裡面有很多他都不瞭解,但是如分離式冷凝器、汽缸外設定絕熱層、用油潤滑活塞、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桿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壓力計等等,這些東西他都一一記載下來,畫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這個筆記本被後世歐洲的史學家稱為歐洲的潘多拉魔盒,歐洲的工業化因為它而開啟,而隨之而來的戰亂也接踵而至。

中華軍的蒸汽機帶給了英國人前所未有的震撼。這種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