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7部分

明隱隱的也有這種感覺,但是還是覺得眼前一片霧水,似乎是看不透一般的。

鄧明的年紀剛剛過了三十歲,比起秦文要大一點,但是兩人之際平日裡卻互相尊稱對方為兄長,這在臺南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的。

“眼下李雲聰和王佐才兩人在南洋一帶搞的風生水起,鄧兄你想啊,荷蘭人是哪裡人,這英國人又是哪裡人?”秦文繼續點撥道。

“你是說這些英國人是想和我們聯手對方那些荷蘭人,然後想從中獲取一杯羹?”鄧明總算是想通了,“不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跟他們合作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能夠解決眼下南海的外圍威脅,荷蘭人丟掉了那麼多的地盤,肯定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只怕李雲聰他們跟荷蘭人是難免一戰的。”

“鄧兄你可是把這些洋人想的太好了,荷蘭人對南洋的威脅確實不小,但是如果是換了英國人來,誰又能保證這些英國人對南洋就沒有威脅呢?”秦文搖了搖頭,他看穿了這些英國人的心思,因此對他們的此行並不抱太大的希望,因為他十分了解項玉的為人,這樣的悶虧他是絕不會吃的。

第三百一十四章白塔

在中華軍的護送之下,英國人的艦隊穿過了臺灣海峽以最快的速度向北行進,他們即將抵達他們此行的終點站,儘管在很久以前歐洲人就已經完成了環球航行的壯舉,但是這支英國艦隊的這一趟行程也是歷史長達八個月,行程超過了兩萬公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其中有三艘軍艦沉沒,兩百多人死亡,終於在1664年的一月十一號這一天抵達了基隆。

和臺南不一樣的是,基隆這邊並沒有為這些英國人的到來特意的做什麼準備,項玉幾乎能夠猜到英國人心裡的那點小算盤,無非就是想要在和荷蘭人徹底翻臉之前在東方撈到一個盟友,然後希望得到他們夢寐以求的印度這個殖民地。

中華軍目前雖然沒有能力進軍印度,但是不代表著他們可以允許英國人輕而易舉的就插足進來,荷蘭人在亞洲所殘留的勢力早就不被中華軍放在眼裡了,而目前中華軍正在策劃一場對清廷的作戰,這場戰爭將士關乎中國沿海的制海權,所以中華軍目前暫時騰不出手來處理這些荷蘭人,等到中華軍將清廷匆匆忙忙組建起來的水師再一次送進海底的時候,恐怕印度半島上的荷蘭人就該肝兒顫了。

英國人進了基隆軍港之後並沒有向馬尼拉那樣被限制入城人數,中華軍這邊在基隆的兵力十分充足,而且基隆的局勢也不像馬尼拉那樣複雜,所以一千名英國水兵都從北門穿過之後被帶到了南門的軍營安置下來。

然後士兵們的活動是自由的,中華軍並不限制他們的出行,但是有幾家重要的軍事重地是不能窺探的,這一點也對英國人再三重申了。

英國人第一天並沒有急著求見項玉,而是在基隆城中四處閒逛。基隆城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麼多的歐洲面孔,所以這些英國人在大街上走到哪裡都都會引起城裡的百姓的注意,英國人顯然也已經習慣了這一點,而且基隆這邊的百姓並沒有圍觀他們,只是對他們感到十分的新奇而已,這種現象引起了海登的注意。他知道這是一種大國的百姓才有的心態,看來中華帝國治下的百姓對自己的國家的實力是十分自豪的。

基隆城的規模是英國人到過的三座城市之中最大的一座了,而且城市的規模比起倫敦來還要大上不少,倫敦這幾十年來雖然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這個時候的總人口已經接近五十萬人了,但是和這個時候的中國的大城市比起來確實還是算不了什麼,在工業革命還沒有興起的時候,中國是這個時候地球上的第一大國,不管是在人口數量上還是經濟規模上都是如此。

但是倫敦目前還擁有者基隆所無法比擬的優勢。那就是地理優勢,倫敦遠離歐洲大陸,但是和歐洲西岸隔海相望,來自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義大利甚至是挪威芬蘭的船隻都頻繁的進出倫敦城外的港口,倫敦這個時候擁有的登記船隻的總噸位是八萬噸,相當於擁有四百條噸位在兩百噸以上的船隻。

而這還只是倫敦一個港口的登記船隻,歐洲擁有艦船最多的是荷蘭人,正是因為荷蘭人幾乎快要壟斷了英國的運輸貿易。所以英國才搞出來了一個《航海條例》保護本國的運輸業,因此實際上每年進出倫敦港的艦船的數量在四千到五千艘左右。這都可供查證的資料。

基隆這邊雖然擁有更多的登記船隻,但是顯然不具備這麼大的吞吐量,因為中華帝國這邊的繁榮只是一家的繁榮,而歐洲的繁榮則是大家一起的繁榮,看透了這一點,海登的心裡終於鬆下了一口氣。他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