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狂妄,卻沒有與朝廷為敵的意思。朝廷要擔心的不是梁嘯,反倒是那些劉姓諸王。要他們從封地上離開,遷徙到萬里之外的蠻荒之地,他們能願意嗎?
天子心裡莫名的鬆了一口氣。
“竇公,你覺得此計可行嗎?諸王會不會同意?”
“恐怕有很多人不會同意,不過朝廷可以分而化之。願意徙藩的,朝廷恩寵之,派大將助其開疆拓土,驅逐蠻夷。不願意徙藩的,朝廷或削地,或推恩,總之要讓他不自在,用不了十年,想來萬里之內就沒幾個王了。”
“那梁嘯怎麼辦?異姓王,可是有違高皇帝的白馬之約的。”
竇嬰笑了。“陛下,以梁嘯的能力,陛下封不封他為王,他都可以稱王。區別只在於,若是陛下封他為王,那他就是大漢的屬國,在道義上不可與大漢為敵。哪怕他在西域再威風,在陛下面前,他也是臣。若是他自立為王,那”
竇嬰沒有再說下去,但是天子已經明白了。梁嘯在蔥嶺以西,他想稱王,朝廷根本攔不住。與其到時候讓他與朝廷分庭抗禮,不如由朝廷封他為王,定下君臣名份。如此一來,還可以拿梁嘯為例,塞諸王之口。
“其他大臣能同意嗎?”
“臣不清楚,但是臣覺得至少可以先討論討論,看看是哪些人同意,哪些人不同意。”
天子的眉梢漸漸揚起,嘴角挑起一抹笑意。不用討論,他已經知道哪些人會舉雙手贊成,哪些人又會堅決反對。
“好吧,那就先議一議。”
東方朔的文章一發布,長安城就炸了鍋。
東方朔的文章當然好,引古論今,有經有權,推匯出最後的結論也很自然。但真正讓人心動的不是理論,而是朝廷允許這篇文章刊行背後透出的未盡之意。
朝廷有意封異姓王。只要戰功足夠,異姓也能封王。
這樣的戰功當然不可能輕易得到,萬里之外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但是想去的人也不少。特別是那些一直如履薄冰的功臣子弟。幾十年來,他們早就失去了祖輩們的威風,只剩下富貴,如今有機會脫離朝廷控制,為自己打一片天地,雖說風險很大,可是收穫也不小。
如果能成功,他們不僅不用再擔心朝廷的威脅,還能夠將祖先的事業向前再推一步,成為獨霸一方的王者,難道不比在長安做個謹小慎微、有名無實的諸侯好嗎?
這樣的人雖說不多,但絕對有,平陽侯曹時就是其中一個。只不過他為人穩重,不會在天子下明詔之前就暴露出自己的心意。但他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終於再次進宮向天子彙報北伐的準備事宜,而且比以前更用心。
在曹時又一次長達兩個時辰的彙報之後,天子站在殿外的走廊上,看著曹時興沖沖的腳步,嘆了一口氣。
“東方朔的一篇文章,激起了無數人的雄心壯志,只是不知道這是福還是禍啊。”
主父偃笑道:“陛下最近事務太多,養氣不足,心力也有些弱了。”
天子微怔,轉過頭。“為何這麼說?”
“陛下,放眼天下,就連萬里以外的羅馬都算上,有哪個國家的疆域、戶口能和我大漢相提並論?”
天子沉默不語,神情卻明顯松馳了些許。
“論人才之眾,哪個國家能比我大漢還多?論治國能力,有誰能與陛下一較高下?”主父偃一連問了幾個問題。“國力不如大漢強,人才不如大漢多,能力不及陛下皮毛,他們憑什麼威脅我大漢?萬里之遙,就算是最擅長移動的騎兵,恐怕也只能對長安望而興嘆吧?”
天子輕輕點頭。“沒錯,我的確是有些擔心過度了。萬里遠征,任何人都要三思而行,否則只會徒勞無功。”
“陛下聖明。”主父偃躬身道:“好勇鬥狠者得以征戰立功,為大漢開疆拓土,樸實良善者安心本業,民風必然淳樸。不出十年,太平可致,河海可清,陛下的功業直追高皇帝,成一代聖君。能追隨陛下這樣的聖君,是臣等的福份。能生在這樣的盛世,是天下兆民的福份。”
天子聽了,心中的陰霾總算散去稍許。他沉思良久,輕嘆一聲:“只看到山間小溪清澈見底,婉約可人,誰能料到會成為洪水猛獸,一瀉千里。勢已至此,只能因勢利導了。治水,堵不如疏,治國亦如是。”
劉陵端坐在堂上,直到天子、皇后進了中門,她才不緊不慢地站了起來,露出幾分得意的笑容,不忘拋給天子一個得意的眼神。
天子苦笑,伸手指了指劉陵。“你啊,不要太得意。”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