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些人已經成了天子的耳目,每次發表的文章都在開拓著天子的眼界,開拓著我大漢讀書人的眼界。天子能離開他們嗎?”
陳皇后眨了眨眼睛,搖了搖頭,心情輕鬆了許多。她清楚天子的脾氣,就算有再大的怨氣,他也不會自亂陣腳。只不過,他忍的時間越長,將來的報復只怕越狠。
也許,是應該安排一些人去西域投靠梁嘯,為陳家留一條後路了。
劉陵一眼看穿了陳皇后的擔心。“這些都是我夫君進呈給天子的良策,但天子出於他自己的考慮,不肯照計施行。如今我夫君遠走西域,天高任鳥飛,他能不施行這些利國利民的良策嗎?天子要想不落後,除了更加倚重陳竇之外,還能自縛手足?嘿嘿,果真如此的話,恐怕會有更多的人寧願西行,不再回長安。”
劉陵說完,捏了捏陳皇后的手,露出狡黠的微笑。陳皇后靈機一動,終於明白了劉陵的意思,不禁如釋重負,也笑了出來。
天子坐在御案前,看著面前的報紙,愁容滿面。
雖然他刻意沒有宣揚,但西域大捷的訊息還是很快成了街頭巷尾最熱門的話題,梁嘯以四百騎西征,用兩年時間平定西域的傳奇事蹟成了販夫走卒們最津津樂道的故事,而如何封賞這些功臣,也成了人們關心的焦點。
不世之功,自當有不世之賞。這些普通百姓不懂功高震主這樣的道理,也不喜歡這樣的道理,他們熱切地盼望著梁嘯再創造一個奇蹟,特別是那些隨梁嘯出征的遊俠兒們的家屬,他們都翹首以盼,等著朝廷的賞賜訊息。
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人們會有更多的猜疑,而曹時等人征伐草原的準備也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可是,天子卻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處理方案。如何封賞梁嘯,成了他最近最頭疼的事。賞,正中梁嘯下懷不賞,同樣正中梁嘯下懷。
這時,竇嬰求見。
天子猶豫了好一會兒。自從上次竇嬰說要去西域遊歷,天子就沒見過他,竇嬰也沒來求見過,這次來得有些突然,恐怕沒什麼好事。可是仔細斟酌了一番之後,天子還是讓人傳竇嬰入殿。
竇嬰捧著一卷帛書,匆匆而來。天子一看,心裡就咯噔一下。自從淮南新紙傳入長安之後,紙就代替了價格昂貴的帛書,還用帛來書寫的人,肯定不是最近經常在報紙上寫文章的人。
果不其然,竇嬰一開口就說道:“陛下,東方朔派人送來了一篇文章。”
天子心裡一緊。“什麼文章?”
“文章很長,不過歸根到底只有幾句話:一是聖人因時而治,不可泥古不化,二是聖人治國以用人為先,得人則興,失人則亡。這兩句都是鋪墊,真正的重點在最後一句:徙藩。”
“徙藩?”天子迅速接過帛書,一邊快速瀏覽,一邊說道:“這不是梁嘯以前提過的方略嗎?”
“沒錯,東方朔這個建議可以說是梁嘯的徙藩之策的細化。他說,周治天下,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綏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總計兩千五百里。如今大漢東西兩萬裡,自然不用沿用周制,需得有所改正。”
“如何改正?”
“千里不封侯,萬里不封王。”
天子愣了一下,突然抬起頭,冷笑一聲:“千里不封侯,萬里不封王?他這是要求朝廷封梁嘯為王嗎?”
竇嬰從容的搖搖頭。“陛下,東方朔的文章裡並沒有提到梁嘯一字。不過,蔥嶺以西,稱王者不下數十,多一個王,少一個王,也是很正常的事。朝廷就算想管,恐怕也鞭長莫及。可是,若能推行此例,將大漢境內的諸王徙至萬里之外,倒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陛下,你以為呢?”
天子盯著竇嬰,竇嬰卻極為平靜,彷彿在說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
天子久久沒有說話。他被竇嬰說動了。如果推行此策,將諸王皆徙至萬里之外,諸侯也徙出千里,對朝廷的確利大於弊。萬里之外都是蠻荒之地,究竟有多少王,大漢根本不清楚,也沒精力去管,讓劉姓子孫去開疆拓土,總比骨肉相殘好。
有梁嘯這個異姓王先例在前,如果同姓諸王還不清外徙,那就不能怪朝廷不講情面了。
至於梁嘯,這大概算是他的條件吧,封了王,從此他不能入蔥嶺以東,否則就是違誓。如此一來,梁嘯對大漢的威脅降到最低,而朝廷也能對天下人有個交待。你看,我都封他為王了,還對不起他的軍功嗎?如果還有人說朝廷薄待功臣,那可就說不過去了。
如果這是梁嘯的決定,那至少說明梁嘯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