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上也是喜盈盈。她坐在紅漆雕瑞草桌圍的小桌子前面,眼前擺著一堆紅色的荷包,還有小小托盤裡放著的銀子。
她的姐妹們除去幫忙管家的幾個,分散坐在幾個小几旁邊,在小几上,也有鮮亮顏色的荷包和錢。不過有的不是銀子,而是銅板。
“好孩子姐姐,”一個小姑娘拿起銅板看了看,對好孩子的銀子露出羨慕的眼光:“你有許多錢,過年給家裡人和家人的全是銀子,我就不能,”噘一噘嘴兒:“我沒有私房存,剛得月錢,只好給銅板。”
玉珠聽女兒怎麼回答。
好孩子笑眯眯:“父親說有心就好,你的銅板全是新的不是?”
這解釋歪的,玉珠有了一笑。但聽到女兒回答的並沒有居高臨下或得意不容人,玉珠點頭。
好孩子出遊三年,不出一分本錢得到揚州、蘇州兩間鋪子,當時她還在路上,報信回來,玉珠知道家裡書呆子居多,不多的精明家人還要用在自己的田莊子上,往祖母面前商議。
安老太太沒有丈夫也能養活三房寡媳帶孫女,除去有兄長幫助以外,還有她出嫁時很帶去幾個得力家人,自己又會調教。收到玉珠的求助,老太太一碗水端平,欣然的給韓正經兩個管事,給好孩子兩個管事,又各出運營本金。
加上家裡添補出來的運營本金,鋪子熱熱鬧鬧開起來。頭一年不虧不嫌,老太太說這就很好,第二年賺的錢除添補新貨的,把家裡給的本錢歸還,還給了一丁點兒息銀。
喜歡的老太太裝懊惱,說早知道給息銀,應該把老本全放進去。
在今年就賺錢了,好孩子兩間鋪子除去明年進貨的錢,共得銀子五百餘兩。他們的鋪子賣的東西不相同,當年貨物需求算進去,韓正經的比好孩子少上十幾兩,元皓的又多出十幾兩,別的稱心等也各有添減,但家家小豐收。
錢是前天送來,好孩子把準備的荷包最後幾針繡好,宣稱在年三十的今天給家人包過年銀子。
有人回給常大人,夫妻高興之餘,讓家裡的小姑娘們觀摩,讓她們學學對家裡應該有這樣的心。這就小姑娘們也央奶媽現買回荷包,學著好孩子有模有樣的算起錢來。
最後的碎銀子放到荷包裡,好孩子小臉兒欣欣然,先對母親表功:“我的裝好了。”
玉珠伸出手,扮個貪婪的神色:“我的先孝敬了吧。”
“不行!”好孩子翹一翹鼻子,有板有眼說起來:“要先給祖父,再給祖母,再給父親,再給母親,再給大伯再給大伯母,再給大伯房中的哥哥和姐姐…。”
玉珠聽女兒頭頭是道,眼睛笑得彎彎如新月,但為檢視她,還要挑個刺兒:“怎麼不是先給大伯,大伯難道不比父親大嗎?”
“穩重端莊”的好孩子格格樂了,嚷道:“原來母親也不知道,聽我告訴你……”
玉珠笑著打斷她:“這一句很不好,”豎起一根手指:“總算讓我挑出錯兒來了吧?今兒你有一回了。等你往長公主府上吃年酒時,可千萬別這樣惹笑話。”
好孩子抿抿唇,調整個姿勢重新坐好,小臉兒微沉下來。惹得玉珠格格笑了:“這樣很好,這樣很端莊。”
隔房頭的小姑娘怯生生提醒:“五嬸孃,您這樣也不端莊啊。”
玉珠失笑,然後忙說聲費心,也學著女兒起身來,比女兒多些步驟。她重整了衣裳,重整了首飾,再對孩子們嫣然輕笑,退後一步坐了下來。
“這樣好,五嬸孃真好看。”除好孩子以外,小姑娘們拍起手來。
“嗯哼嗯哼!”好孩子煞有介事的清嗓子,玉珠忍住笑,看著小姑娘們噤聲的模樣,一個一個也坐端正。
好孩子大為滿意她言出都行,下面的模樣兒更板正,先請示一回:“母親,我要回話了。”
玉珠笑的不露齒:“請說。”
“母親快別說大伯和父親哪個先給哪個後給的話,”
這頭一句老氣橫秋的,玉珠差點兒撲哧一樂。想想不能又不端莊,繃著臉兒把笑意只在眼睛裡。
“收到銀子,昨天和不好的表哥在曾祖母房裡算錢,算怎麼給。曾祖母教導從長到幼。不好的表哥聽完,說有些長輩在城外,三十或初一進城吃年酒。城外雪更大,家裡不讓趟雪去。難道為了他們的錢不給,自家的長輩也不能給?”
玉珠連連點頭:“有理有理,那曾祖母是怎麼說的呢?”
“曾祖母就說自家門裡的自家裡論。我想到了,我問二伯父和三伯父還要送年禮,難道他們不回來,父母親